徐文紅
摘 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實施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小組合作最大的特征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xiàn)高效教學,但是如果課堂操作不當就會收效甚微。經(jīng)過多年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問題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于課堂教學。那么,怎樣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呢?我感覺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重模式,忽略實效
近來,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把握不夠,過于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而忽略內容,并且有些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為了課堂設計完整而設置小組合作討論環(huán)節(jié),但并不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
漫無目的設計問題,不論深淺,是否有必要,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交給學生,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合作討論,前后桌四人馬上聚在一起,滿教室嗡嗡聲一片,小組里每個成員都在動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聲“?!?,學生立即安靜下來,教師讓代表發(fā)言,又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幾分鐘的討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很一部分學生只是應付教師的任務,做表面工作,敷衍了事,看似“熱鬧非凡”實則“空洞無物”。有意義的小組合作需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比如:小組內應該有分工,包括領導者、記錄者、聯(lián)絡者、檢查者等,而且應該輪流擔任,增進角色的互賴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機械交流,缺少時間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自我表現(xiàn)機會,這就需要給足學生思考時間。為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課,教師應在討論交流之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那些平時反應較慢的學生也能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既能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只要反應較慢的學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想表達,希望得到同伴的支持與認可,他們才能更有效地去思考。如果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長此以往會導致一些反應緩慢的學生放棄發(fā)言機會。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失去學習的自信心,變得只聽不說,達不到生生互動、互幫互學的目的。因此,合作學習必須給足學生思考時間。
三、參而不均,兩極分化,
小組合作學習不允許任何學生游離于集體活動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都是無效的討論合作。同學之間積極的合作,意味著大家在學習中的能彼此合作、相互啟發(fā)、共同學習,而不是消極地依靠某個學生或某一部分學生解決全組問題,而另一些同學則在小組掩護下逃避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極易出現(xiàn)“好學生高談闊論,學困生默默無聞”的現(xiàn)象。如果學生參與程度不均衡.好學生對話語權的霸占,而差學生由于自信不足,或者本身就有不好的學習習慣,僅充當聽眾、陪襯,游離于討論之外,不善言談的正和他們的心意(你說,省得我說了)。這樣會使更多的學困生成為“漠不關心者”,逐漸在小組的合作中被邊緣化?;蛘呤怯械耐瑢W甚至認為你讀、我讀、大家讀就算合作學習了。殊不知長期這樣下去不僅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為了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guī)則,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絕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演變成“好學生講,差學生聽”的小組模式。
四、脫離課堂,撒手不管
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聞不問,而每個小組成員看似都很積極,一片“生機”,實則是有些學生趁機“渾水摸魚”,說題外話,甚至胡說八道,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說一些與問題無關的話。同時由于小組活動缺乏一定的規(guī)則,分工不明確,導致合作效率低下,配合不默契。筆者認為教師要正俯下身子參與其中,深入合作小組,要不定時地參加到每個小組的合作中去,“想生之所想,思生之所思”,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監(jiān)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更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不斷地結合實踐多思考、多探索、多積累經(jīng)驗、多創(chuàng)新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科學有效,真正讓小組合作學習為我們的課堂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煥發(fā)勃勃生機。
五、沒針對性,任務不明
問題的設置沒有針對性,任務不明確,學生的活動自然也就無效,學生合作時教師對學生要有時間限制,不能無休止的合作,要不定期的講評優(yōu)秀合作小組和優(yōu)秀組員,讓各小組在激勵中更好的合作,在課堂上不能濫用合作學習,該合作時再合作,即對太難的問題進行合作,否則會造成課堂上的混亂,也浪費時間。
因此,今后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小組合作的重要作用,但也要排除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有效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初中數(shù)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裴娣娜.發(fā)展性教學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2]王國章,吳永玲.合作學習及其嘗試[J].教育改革,1995(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