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繼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對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育日益發(fā)展的需求,高中語文是高中教學學科中的重要基礎性學科,承擔著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與理解能力、語言與表達能力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文化底蘊與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如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分析有效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的開展,剖析了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概念的內(nèi)涵與意義,同時提出了針對性的推進方案,希望對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素質(zhì)教育在我國的深化推進,帶動了學校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的變革與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具備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的學生,以適應當前激烈的社會與人才競爭。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的使用,改變了過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應試型教育模式;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個人觀念與價值理念形成的重要時期,高中階段的學生個性明顯,自尊心強烈,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同時又具有個人鮮明的主觀意識,因此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與實際需求,以人為本,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與手段武裝頭腦,改變過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以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概念與內(nèi)涵
(一)有效教學概念的提出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起源于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在美國的教學活動中被提出并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自20世紀以來,西方的教育理論普遍認為“教學是藝術”,但隨著科學思潮與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被不斷顛覆,“教學即科學”的觀念被提出和推崇,人們在科學的不斷發(fā)展下逐漸認識到,教學是可以使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和管理的,教學的方法是可以通過科學的解釋、判斷和實驗來進行優(yōu)化和提升的,有效教學這一教學理念就此出現(xiàn)并得到了教育學界的一致關注[1]。
(二)有效教學的基本概念
有效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工作后,學生所能夠獲得的具體進步或能力發(fā)展。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所關注的核心內(nèi)容是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取得的進步或發(fā)展,因此有效教學理念肯定了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將學生在學習中的收獲作為評判教學工作質(zhì)量的核心標準。教學的效果并不是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表現(xiàn),而是直接體現(xiàn)在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到了多少,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沒有興趣或無法取得收獲,那么教師的工作即便是做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另外,學生雖然學得很努力很辛苦,卻依然沒有取得成效或得到進步,那么其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有效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在某學科學習中的進步或發(fā)展,并以此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
(三)有效教學的核心理念
1.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教學工作的核心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的教學工作需要緊緊圍繞學生的需求進行開展,教育工作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如果在學習中缺乏興趣、動力和有效方法,那么無論教師如何教,也不一定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因此有效教學理念要求教師首先應當轉(zhuǎn)變思路,改變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地位,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需求與困難,針對性提供解決方案,促進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
2.關注教學的效果
教學工作是可以通過時間的付出與效果的取得進行有效評估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成本投入與產(chǎn)出進行科學評估,尋找一條能夠?qū)a(chǎn)能最大化的教育道路,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
3.關注教學工作的數(shù)據(jù)化
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數(shù)據(jù)評估進行有效量化的,教師應當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對待當前的教學工作,注重對過程與結果的有效測評,對教學工作的投入與學生取得的進步進行合理分析,以確定教學工作的實施是否符合預期。
二、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完善教學方法,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導,多是采用講授式的方法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總結并傳遞給學生,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很難實現(xiàn)學習中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嚴重,而教師也面臨著巨大的教學壓力;另外,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仍然秉持著應試型的教學理念,將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在教學工作中采用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應對語文考試,這樣的情況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課業(yè)壓力,嚴重的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著急學生懈怠,或教師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卻得不到預期的成果等情況,教學的效果無法得到有效的評估與提升。而有效教學理念的提出,轉(zhuǎn)變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固有觀念,將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帶入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實際需求,通過對教學工作的優(yōu)化提升了教學效率,這對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形成,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升高中語文學習效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高效有序的課堂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可以通過優(yōu)化課前、課中、課后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工作得以實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在:
1.課前準備工作
首先教師應設定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工作的核心與重點,有效分解教學任務,優(yōu)化教學方法,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以保證高中語文教學課程的有效實施。
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應本著適量適度的原則,科學進行內(nèi)容的安排,合理搭配教材講解與互動提問及多媒體工具使用時間,課程節(jié)奏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切忌貪多求快導致學生吸收不了,反而影響課程效果的實現(xiàn)。
明確教學方法的使用,結合教學課程的主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避免過度單一重復方法的使用,可結合多種教學方案實現(xiàn)教學目的。如教師在教學《雷雨》這一課時,可采用視頻觀看的方式,組織學生通過觀看電影作品片段,體會人物性格與戲劇沖突,加深對主題思想的深刻理解。
2.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課堂教學工作應緊緊圍繞課程主題與教學目標進行,語言應簡練清晰,突出重點;課程節(jié)奏的控制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安排,調(diào)動課堂教學的氛圍,減少拖沓、重復占用的課堂時間,提升教學質(zhì)量;盡可能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與積極性,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的公平性原則,以溫和親切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提問、互動、小組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注重充分照顧每一位學生,同時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課堂的狀態(tài)與實際的收獲。
3.課后的有效檢測
課后練習是檢測學習效果、鞏固學習內(nèi)容的有效措施,但在課后練習的內(nèi)容上教師應注重其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升課后練習的質(zhì)量,避免題海戰(zhàn)術和反復抄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和情緒問題,使用多種形式巧妙設計課后練習,以提升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結果轉(zhuǎn)化與思維拓展。如教師在設計古詩《相見歡》的課后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對詩句進行譜曲,以古詩新唱的方式增強課后練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強化記憶。
(二)以人為本
每個學生基于自身性格特點、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的不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思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采用一鍋端的教學方法,很難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出發(fā)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點,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同時尊重學生對解題思路的不同理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表達,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從而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促進教學效果真正落地。例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采用誦讀、詩詞故事會、古詩新唱等多種方式,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基于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升教學效果。
(三)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手段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也隨之發(fā)生了變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應用為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慕課、微課、翻轉(zhuǎn)課堂、情景教學、問題式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輔助了教師的教學工作,調(diào)動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采用視頻、動畫、圖片、故事等方法,結合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打造趣味性的學習模式,將教材中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以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高中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我與地壇》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采用互動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身邊或自己在電視、故事里聽過的“身殘志堅”的故事講述出來,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史鐵生堅強的意志;又如教師在進行《再別康橋》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中所描述的風景以圖片、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學效果;再如教師在進行《雷雨》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采用戲劇表演的形式,將學生進行分工,選擇角色,通過戲劇表演加強學生對課文中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特點的深刻理解。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結合多種思路與方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融入高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中,轉(zhuǎn)變過往的教學思路,以創(chuàng)新和開闊的眼光看待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依托,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指導,形成新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王芳.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南北橋,2019(8):135.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