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紅,呂聰燕,趙梁燕
(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yī)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在對呼吸科護生進行培訓時,傳統(tǒng)方式就是應用“一對一”的培訓方式,主要以帶教為主體,對護生進行理論知識及實操的教學培訓,但是此種方式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致其思維能力不夠活躍,達不到良好的教學培訓效果[1-2]。循證護理結合案例教學法其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中主要就是以護生為教學培訓主體,在培訓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此種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加能夠激發(fā)護生的興趣,使護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培訓活動中,進而能夠對護生的綜合能力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3-4]。因此本研究主要討論了呼吸科實習護士培訓中應用循證護理結合案例進行教學培訓的分析,詳細如下。
1.研究對象。本次實驗對象選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呼吸科實習的60名護士,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均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男護生分別為13名、10名,護生年齡均在18-25歲之間,護生均齡為(22.65±2.35)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女護生分別為17名、20名,護生年齡均在18-25歲之間,護生均齡為(21.35±2.53)歲。護生在參與實驗之前,均對其一般資料進行了解,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2.方法。(1)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培訓方式,主要就是以“一對一”的模式進行教學,并在此基礎性上進行定時的集中教學培訓,時間一般定為兩周1次,培訓時長均為45分鐘,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其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在剩余時間對護生進行實操培訓,主要就是按照帶教的指導進行查房,并能夠輔助帶教對呼吸科病人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工作。(2)實驗組應用循證護理結合案例教學法,對護生進行教學培訓指導的帶教需為臨床經驗豐富的高級護士,在對其進行教學培訓時,將其帶入病房之后能夠對其進行案例教學,以案例的形式對護生進行引導,之后能夠對其應用循證護理方式展開培訓活動。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點:①明確問題:在對護生進行教學培訓時,首先就是能夠引導護生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夠在教學培訓中提出本次研究的主要問題。之后將護生以3-4人分為一組,并能夠使每個小組護生都能夠對呼吸科患者情況進行了解,并能夠在討論中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帶教需要對護生進行問題的糾正及指導。②循證:在進行問題的探究中,能夠有相關的文獻作為支持,那么就需要帶教指導學生進行呼吸科護理期刊、書籍、文獻的查閱,并能夠對主要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檢索。之后對找到的結論進行有效地批判,在與帶教或者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對自身得出結論進行改善,并未呼吸科患者制定有效合理的護理計劃。③實操與評價:進行護理計劃制定之后,依照帶教老師的指導對呼吸科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實施,在此后與各個小組展開相互評價。④分析總結:護理結束之后,帶教老師需組織護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與總結,能夠將各個小組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相互評價,主要就是為了鍛煉護生的批判能力及觀察能力。并對護生進行鼓勵,能夠使其對呼吸科患者進行呼吸科疾病知識的宣教,其中主要包括:病情觀察、藥物指導、誘發(fā)原因、并發(fā)癥的防治、疾病治療技術、康復護理及健康宣教等,能夠使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并在之后的治療中積極配合醫(yī)生,確保治療的順利進行。
3.評價指標。將兩組護生的教學評價及護生成績進行比較,護生成績主要包括理論成績及實操成績;帶教評價包括:優(yōu)、良、差。
1.兩組護生的成績對比。實驗組護生的各項成績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的成績進行對比(分,
2.兩組護生對帶教的教學評價對比。實驗組護生對帶教的教學評價普遍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學生對帶教的教學評價對比[n(%)]
實驗結果表明,應用循證護理結合案例教學法的實驗組護生對帶教的教學培訓評價普遍高于應用傳統(tǒng)教學的帶教,并且實驗組護生的各項成績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得知,呼吸科實習護士培訓中應用循證護理結合案例進行教學培訓能夠有效地提升護生的綜合能力,不僅使其理論知識認知充分,還能夠提升其實操能力,提升了帶教的教學評價,此研究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