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紅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病案信息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血液檢驗結果已經(jīng)成為兒科疾病的重要依據(jù),靜脈采血也成為了我們的主要操作之一。但是由于嬰幼兒脂肪比較厚,血管比較細小[1],在教科書中,我們給患者扎上止血帶后,讓患者握緊拳頭。使其肌肉收縮使血管充盈暴露并浮起。但是嬰幼兒由于年齡小,不懂得配合。這給我們的采血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采用雙止血帶結扎法能來提高靜脈血管充盈度,起到握緊拳頭效果。從而使嬰幼兒靜脈采血成功率顯著提高。
選擇門診靜脈采血的嬰幼兒200例,年齡在3歲以下,單日為實驗組,雙日為對照組,各100例。實驗組采用雙止血帶結扎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單止血帶結扎法。實驗組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齡2.8~29.1個月(18.2±2.1),對照組男52了,女48例平均年齡2.9~29.2個月(18.1±2.3),兩組在年齡、性別、穿刺部位等方面差異經(jīng)統(tǒng)計學方法,具有可比性(P>0.05)。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廣西桂林乳膠廠生產(chǎn)的止血帶,長度為30CM,由固定2名工作經(jīng)驗豐富、技術操作嫻熟、心理素質良好,工作責任性心強的護士操作。同時做好記錄。患者家屬懷抱中嬰幼兒暴露上肢并協(xié)助護士做好固定工作。實驗組采用雙止血帶結扎法,先在患兒肘關節(jié)皺褶上6cm處扎上止血帶一根,15s后在肘關節(jié)皺褶下6cm處再扎上第二根止血帶,相當于讓患兒握拳,觀察靜脈血管充盈程度,然后消毒進行采血。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在患兒肘關節(jié)皺褶上6cm處扎上止血帶一根,觀察靜脈血管充盈程度,然后消毒進行采血。
1.3.1 靜脈充盈度 嬰幼兒用止血帶結扎后靜脈血管充盈程度分為充分充盈飽滿、充盈明顯、充盈表淺 三度。充盈飽滿靜:靜脈血管明顯突出皮膚表面,張力較高。充盈明顯:靜脈血管突出皮膚表面,但張力偏低。充盈表淺:靜脈血管充盈比較差,未突出皮膚表面,張力較低[2]。
1.3.2 穿刺成功率 一次性穿刺成功,采血在5ml以上者為穿刺成功,否則為穿刺失敗。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組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2。
表1 兩種止血帶結扎法對靜脈充盈程度的影響(n)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靜脈抽血成功率的比較(n)
提高靜脈采血一次性的成功率,減少嬰幼患兒痛苦,使醫(yī)學檢驗工作的順利進行,為醫(yī)生臨床診斷提高診斷依據(jù),獲得患兒及家屬對醫(yī)院的信任,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率這些都非常重要。但是嬰幼兒體液比較高,皮下脂肪相對比較厚,血管比較細小,穿刺采血對成功率都是比成人困難,這給我們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通常我們給患者扎上止血帶后,讓患者握緊拳頭,以便使患者的靜脈血管充盈度??墒菋胗變河捎谀挲g小,不懂得配合,這給我們的采血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采血時如何讓嬰幼兒的靜脈血管清楚、靜脈血管充盈、以便減少采血時給嬰幼患兒痛苦,是我們努力研究的課題。這次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采用雙止血帶結扎法能顯著提高靜脈血管充盈度,確實使靜脈采血成功率顯著提高。
通過分析原因:雙止血帶結扎法能顯著提高靜脈血管充盈度,使靜脈采血成功率顯著提高,首先靜脈血管充盈是保證成功采血的關鍵,單止血帶結扎法可以使靜脈遠端擴張血管,但是靜脈壓過高時,通過側枝循環(huán)導致分流血液從而影響充盈度。所以我們平時穿刺時,患者需要握拳來增加穿刺部位的血液的回流,以便增加血管的充盈度。但是嬰幼兒不會配合,達不到這種效果,也是影響靜脈充盈度的原因。通過采用雙止血帶結扎法,采用雙重阻斷,首先在肘關節(jié)上阻斷遠端淺靜脈回流,充盈穿刺部位靜脈血管,然后再位于穿刺部位下方扎上止血帶,相當于起到握緊拳頭的作用。從而增加了靜脈血管充盈度,提高了靜脈穿刺的成功率。這種操作方法簡單實用,效果明顯,值得在嬰幼兒采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