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摘要:本研究從七人制橄欖球運動的訓練競賽特點以及相關運動決策研究成果相關理論出發(fā),對七人制橄欖球運動中決策活動進行分析和探討。通過對直覺決策在七人制橄欖球教學、訓練、競賽中應用的研究,探索決策理論在七人制橄欖球運動中應用的方法及影響因素。
關鍵詞:決策,橄欖球;教學
1橄欖球運動持球人總是在進攻的最前沿
獨特的向后傳球向前進攻的比賽形式,對比賽的戰(zhàn)術和運動員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持球運動員的決策直接影響后面支援運動員的行為,因此正確的決策也是比賽成敗的關鍵。所以說提高運動員的決策能力尤為重要。
2決策的理論基礎
確定決策目標。決策目標是決策者進行決策的依據,也是決策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情景估計。在復雜而不確定條件下決策時,決策者會對決策環(huán)境中有限的決策依據進行推敲,并根據這些有限的依據進行決策。
情景再估計。如果情景不是以前所熟悉的,或者是無法估計的,則需要尋找更多的信息,對決策環(huán)境進行再估計,從而避免盲目決策。
確定待選方案。在這一階段,決策者的直覺和主觀判斷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方案評估。由直覺決策產生的待選方案需要經過理性評估,用比較成熟的決策技術和方法證明其可行性。
確定決策方案。從待選方案中選出滿意度最高的方案作為決策方案。
3決策理論在七人制橄欖球訓練運用的重要性
3.1決策在橄欖球訓練中應用的研究
3.1.1設定場景訓練法
通過設定場景的方法反復的演練使運動員在實際的比賽中能夠面對該種場景時快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3.1.2錄像定格分析法
通過錄制的現場比賽錄像,針對對手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對手的能力、進攻防守的特點,更多的了解對手的情況。
3.1.3視覺、聽覺敏捷性訓練
視覺、聽覺敏捷性訓練的手段方法很多,在橄欖球訓練中一般采用顏色區(qū)分或根據不同顏色的判斷完成相應的訓練任務或達到相應的訓練目標指向。聽覺敏捷性訓練則根據不同的聲音信號進行選擇,或者隊友之間通過語言、呼喊、或擊掌等發(fā)出的聲音信號傳遞支援的位置或隊友即將進攻的方向。
3.1.4運動思維訓練
鼓勵運動員進行思考獲得最佳的效果,通過不斷的積累,建立快速的判斷與決策的思維鏈。并能夠在實際比賽和運用中快速的做出決策。
3.2七人制橄欖球中決策影響因素
3.2.1運動員的知識結構
運動員的本身運動知識結構的不同,技戰(zhàn)術水平的不同,面對相同的境況做出的決策也不同,解決同樣的問題,可能采用的運動行為完全不同。
3.2.2橄欖球運動員訓練年限
首先是運動知識結構與知識儲備存在差別較大,高水平運動員在經過長期的訓練過程中專業(yè)知識以及相關的訓練理論知識較為豐富。其次是運動經驗的差別,高水平運動員在長期訓練競賽過程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的探索與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久而久之形成直接的決策方式儲備起來。第三是技戰(zhàn)術水平的差別,高水平運動員技術全面,戰(zhàn)術思路清晰,在比賽中能夠較快的結合自身的技、戰(zhàn)術特點進行準確的決策。第四是身體素質的差別,高水平的運動員身體素質全面能夠更好的完成技術動作。
3.3改善橄欖球運動員決策訓練策略
3.3.1建立正確的“關注-判斷- 決策”的思維鏈
在橄欖球運動戰(zhàn)術訓練過程中,通過設定戰(zhàn)術場景的方式,引導運動員并指出在進攻或防守的時候觀察的重點是什么,同時根據防守或進攻方的行動作出判斷,然后再作出行動決策,當出現錯誤的判斷時及時糾正,經過反復的模擬訓練逐步建立正確的思維鏈。
3.3.2完善運動員的運動知識結構
在訓練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專業(yè)運動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鞏固和提高。經過不斷的學習與積累運動知識面得到拓展,并積極引導在運動員進行決策的過程中能合理的運用這些知識。3.3.3建立正確統(tǒng)一的戰(zhàn)術思想橄欖球運動是團隊合作的運動項目,戰(zhàn)術思想的統(tǒng)一是決勝的關鍵,持球隊員會根據臨場情況作出判斷進行進攻組織的時候,其余隊員要能夠盡快的做出反應,理解持球隊員即將進行進攻的方向與意圖,進行支援與接應。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通過研究橄欖球運動中決策受到運動員的知識結構、訓練年限、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這四個方面主要因素的影響。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通過場景訓練、錄像定格與分析、自我評價、視覺聽覺靈敏性訓練、思維訓練等方法提高運動員決策能力。
4.2建議
提高決策能力必須讓運動員建立正確的“關注- 判斷- 決策”的思維鏈。提高決策能力必須提高運動員的知識結構,經過長時間系統(tǒng)的訓練不斷的總結訓練、競賽中的經驗也是提高運動員決策能力的重要途徑,加強團隊協作、統(tǒng)一思想是決策正確性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斌. 男子手球運動員模擬運動情境中認知決策與直覺決策的差異〔J〕.體育科學2004(6)45-48
[2]付全·運動決策研究綜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6)86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