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微微
摘要:分析化學屬于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之一,又被稱為分析科學,是關于研究物質的含量、組織、形態(tài)及結構等化學信息的理論和分析方法的一門科學。在化學發(fā)展中處于前沿地位,是在化學分支學科中最早發(fā)展起來的,被稱為“現(xiàn)代化學之母”。分析化學對人類的物質文明有重要貢獻,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廣泛應用于化學工業(yè)、冶金、能源、環(huán)境保護、法醫(yī)刑偵鑒定等多個領域。而如今,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方面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阻礙了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課程建設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有效積累。通過研究,獲得科學有效的教學改革成果及課程建設模型,為分析化學的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一、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分析化學在科學發(fā)展中的地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逐漸顯得至關重要。但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分配不均衡。由于受到各高校實踐教學條件或任課教師重視程度的限制,實踐教學的比例普遍較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效結合。致使學生觀察、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不足。
2、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點對自己將來的工作、生活有什么作用,感覺所學知識無處所用,從而學習興趣低下。
3、考核方式單一。期末考試試卷卷面成績占考核成績的80%甚至100%,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平時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二、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分析化學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因此,對其教學進行改革迫在眉睫。哈維洛克教授是一位國際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論專家,曾經提出教育改革是教育現(xiàn)狀所發(fā)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
首先,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僅讓學生掌握應學習的知識點,更應該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點。讓學生形成知識的勢差,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其次,改革教學模式。由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轉變?yōu)閷W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讓學生切實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增強其學習興趣。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再次,改革考核模式。使用360度考核法,充分利用翻轉校園APP,期末成績與翻轉校園章節(jié)隨堂考核、課堂發(fā)言、出勤、作業(yè)等相結合。加強平時考核的比重,達到如不注重平時的課堂參與,即使期末試卷卷分為滿分,最終考核結果也不及格的現(xiàn)象。
三、課程建設亟待完善
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課程建設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學水平以及切實落實教學計劃。基于分析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課程建設亟待完善。
首先,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思想和理論開發(fā)課程。以項目為載體、以職業(yè)情境為依托,啟發(fā)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建立課程標準,編制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等框架計劃,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
再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按照能力培養(yǎng)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
四、結語
在分析化學教學改革工作中,需要學校、院系及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善。通過教學改革,完善課程建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自覺主動的學習。同時,結合社會需要,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禹麗娥、彭青林,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水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與設計[J].湘潮(下半月),2014 (01):21-24.
[2]俞汝勤,漫談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J].大學化學.2008,23 (5):1-6.
[3]徐寶榮、姜彬,在分析化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2).
[4]李克安、趙風林,分析化學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大學化學,2003,18 (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