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思蓬
浙江省溫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325000)
卵巢癌組織來源多樣性,臨床缺乏敏感、有效的檢測方法,早期診斷困難,容易擴散轉移、復發(fā), 20%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1]。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預后改善有極其重要意義[2]。婦科雙合診對早期卵巢癌檢出效果有限[3],腹腔鏡創(chuàng)傷性較大,影像檢查在卵巢癌早期診斷、分期、療效判斷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和價值,磁共振(MRI)具有優(yōu)良組織對比度,可觀察到不典型和復雜卵巢包塊[4],可有效鑒別囊性和實性腫塊。近年來隨著MRI技術提高,動態(tài)增強掃描成像可以提供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對鑒別良惡性卵巢腫瘤、腫瘤惡性程度分級等有極大價值[5]。目前少有動態(tài)增強MR定量和半定量參數(shù)在卵巢腫瘤診斷的研究,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82例卵巢腫瘤患者臨床資料、卵巢腫瘤影像學特征,探討動態(tài)增強MR定量和半定量參數(shù)對卵巢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
納入標準:①MRI平掃和增強掃描圖像質(zhì)量能滿足診斷需求;②卵巢腫瘤具有直徑≥3mm強化實性成分;③術后病理檢查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囊性腫瘤;②病理學檢查結果缺失;③接受放療、化療患者;④圖像質(zhì)量較差。回顧性收集符合上述標準2010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腫瘤患者臨床資料82例,年齡(53.6±8.3)歲(49~68歲)。
儀器為西門子Verio 3.0T高磁場超導型MRI掃描儀,32通道相控陣線圈采集MR信號?;颊呷⊙雠P位,先進行兩個不同翻轉角度T1-mapping序列掃描,參數(shù)設置:重復時間(TR)/回波時間(TE):5.08/1.74ms值,層厚3.6mm,間隔:0.72mm,視野(FOV):260mm×260mm,矩陣:192×138,反轉角度(Flip angle):2°、15°,采集時間75s、56s。應用VIBE序列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參數(shù)設置:TR/TE分別為5.08/1.74ms值,層厚3.6mm,間隔:0.72mm,F(xiàn)OV:260mm×260mm,矩陣:192×138,F(xiàn)lip angle:15°,共采集35次,第2次采集結束后,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前靜脈注入對比劑釓噴替酸葡甲胺(0.2ml/kg),2.0ml/s快速注射,每次采集時間9s,一次屏氣完成。后行常規(guī)VIBE常規(guī)增強掃描:TR/TE 4.56/2.03ms,層厚3mm,間隔0.6mm, 層數(shù)72層,F(xiàn)OV 380×315mm,激勵1次,矩陣320×240。
所有采集圖像資料傳輸至后臺工作站,手動選取異常增強軟組織區(qū)域為感興趣區(qū)域(ROI),顯示病灶最大增強幅度和時間,將時間-強度曲線(TIC)分為三類:Ⅰ型,卵巢病變實性成分呈輕度緩慢強化;Ⅱ型,卵巢病變實性成分呈早期中等持續(xù)強化;Ⅲ型,卵巢病變實性成分呈早期明顯強化迅速下降。根據(jù)TIC曲線獲得半定量參數(shù):SI60%=(SIpost60s-SIpre)/SIpre×100.00%(SIpost60s是增強掃描60s病灶最大信號強度值,SIpre為增強掃描前信號強度值)、達峰時間(TTP200s:增強掃描后200s內(nèi)信號強度達高峰時間)。定量參數(shù):采用Siemens TISSUE 4D軟件包根據(jù)增強掃描前采集兩個翻轉角T1-mapping序列計算獲得基線T1值,并計算動態(tài)增強掃描后圖像T1強化值。在Ktrans圖、Kep圖、Ve圖上最高信號區(qū)域選擇含病灶容積ROI,每個病灶選擇兩個ROI區(qū),取區(qū)域定量參數(shù)平均值作為該病灶的定量參數(shù)。以上均由2名主治以上醫(yī)師審片,取一致意見作為最終判斷結果。
本組82例共檢出惡性卵巢腫瘤52例,漿液性囊腺癌26例,黏液性囊腺癌15例,支持細胞瘤9例,轉移癌2例。良性腫瘤30例,其中卵泡膜纖維瘤15例,卵泡膜細胞瘤10例,囊性腺纖維瘤5例。
良、惡性卵巢腫瘤TIC分類存在差異(P<0.05),良性組以Ⅰ型、Ⅱ型為主,惡性組以Ⅱ型、Ⅲ型為主,見表1。
良性腫瘤組TTP200s高于惡性腫瘤組(P<0.05),SI60%低于惡性腫瘤組(P<0.05),見表2。
惡性卵巢腫瘤者Ktrans、Kep、Ve值高于良性腫瘤者(P<0.05),見表2。
表1 不同性卵巢腫瘤 TIC分型[例(%)]
表2 不同性卵巢腫瘤參數(shù)值比較
ROC分析SI60%、TTP200s、Ktrans、Kep、Ve診斷卵巢腫瘤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80(95%CI:0.664~0.897,P=0.000)、0.869(95%CI:0.765~0.973,P=0.000)、0.922(95%CI:0.853~0.991,P=0.000)、0.808(95%CI:0.699~0.917,P=0.000)、0.872(95%CI:0.768~0.976,P=0.000),見圖1。SI60%、TTP200s、Ktrans、Kep、Ve診斷卵巢腫瘤的最佳效能見表3。
表3 各參數(shù)對卵巢腫瘤的診斷價值(%)
卵巢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血清CA125檢測、陰道超聲檢查是卵巢惡性腫瘤篩查的主要手段。但CA125特異性較差,陰道超聲檢查敏感性高于CA125但存在一定假陽性;婦科雙合診對早期卵巢癌檢出效果有限,腹腔鏡可明確腫瘤分期、判斷療效,但創(chuàng)傷性較大。MRI具有高空間、軟組織分辨率,清晰顯示盆腔結構,對比增強磁共振根據(jù)信號強度有效區(qū)分組織類型和成分,可鑒別超聲難以鑒別卵巢腫瘤性質(zhì)。但常規(guī)MR平掃或增強掃描均依賴于對腫瘤形態(tài)上的主觀判斷,缺乏量化指標,難反應早期腫瘤微小病變,因此難以通過單純形態(tài)學特征準確判斷良惡性卵巢腫瘤[6-7],動態(tài)增強MR掃描可獲取量化參數(shù),根據(jù)強化程度反映血供情況,判斷腫瘤成分[8],同時可提高對微小病灶檢出率、定性能力、明確腫瘤分期,適用于顱腦、胸腹部腫塊,占位性病變以及血管性疾病診斷。
半定量參數(shù)主要通過描述感興趣區(qū)內(nèi)組織信號曲線的形狀和結構來獲得,TIC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中[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良惡性卵巢腫瘤TIC曲線具有明顯差異性,良性組以Ⅰ型、Ⅱ型為主,惡性組以Ⅱ型、Ⅲ型為主。分析原因為良惡性卵巢腫瘤病灶內(nèi)微血管密度差異化導致,惡性卵巢腫瘤新生微血管數(shù)量多,血管網(wǎng)豐富,血流容量多,速度快,因此在增強掃描圖上呈現(xiàn)快進快出趨勢;而良性卵巢腫瘤新生血管數(shù)量少,因此在對比劑注入后呈現(xiàn)緩慢上升趨勢,或居高不下。但是單獨依靠TIC分型并不能作為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比如,粘液性腺癌可能表現(xiàn)為缺乏血管,硬化性間質(zhì)腫瘤則出現(xiàn)豐富的血管網(wǎng),因此為提高診斷準確率需結合半定量參數(shù)。SI60%指強化60s曲線下面積,代表對比劑進入腫瘤血管的速率,主要通過TIC獲得,操作簡單,本研究以SI60%和TTP200s為半定量參數(shù)指標對卵巢腫瘤進行鑒別診斷,發(fā)現(xiàn)惡性組SI60%較高,說明惡性腫瘤灌注增加,對比劑濃度較高;惡性組TTP200s較低,考慮為惡性腫瘤具有豐富新生血管,血管通透性大,因此對比劑可快速滲透間質(zhì)空間。本研究提示SI60%、TTP200s對卵巢腫瘤有較高診斷價值。
定量參數(shù)是用復雜的藥代動力學模型推導的,Ktrans值最重要的定量參數(shù),指對比劑從血管轉運到組織間隙的能力,反應腫瘤組織毛細血管通透性[11],Ktrans值越高,組織血流量越高,惡性程度越高;Kep指對比劑從組織間隙轉移到血管內(nèi)的能力,Ve反應ROI組織壞死及組織細胞化程度[12]。本研究惡性卵巢腫瘤患者Ktrans、Kep、Ve值高于良性組,Ktrans值高說明惡性腫瘤血管滲透性高于良性組,惡性腫瘤新生血管發(fā)育不完全、脆弱[13-14];同時新生血管缺乏肌肉外套,通透性高,Ktrans值明顯增高。Kep值增高說明對比劑在血管外高濃度前提下反流入血管內(nèi)增多。郭永梅等[15]研究高分化子宮內(nèi)膜癌Ktrans值、Kep值、Ve值均小于低分化組,說明Ktrans值、Kep值及Ve值有助于判斷腫瘤病理分化程度。本研究ROC分析顯示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Ktrans診斷效能最高,當Ktrans>0.235時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達到87.5%、92.4%,說明定量參數(shù)對卵巢腫瘤的鑒別診斷具較高價值。
綜上,本研究發(fā)現(xiàn)動態(tài)增強掃描半定量參數(shù)SI60%、TTP200s和定量參數(shù)Ktrans、Kep、Ve在良惡性卵巢腫瘤中差異顯著,對鑒別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具有較高價值,可作為鑒別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的有效影像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