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翎 李育洋
摘? 要:艾麗絲·門羅,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女作家?!赌拘堑男l(wèi)星》是艾麗絲·門羅在1982年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由11篇作品構成,小說大都刻畫了女性在經歷暴力與磨難之后,在傷痛中尋找自我與人生意義的心理過程。本文聚焦小說中反抗型的女性形象,通過女性形象的類型及成因兩個部分的分析,以此探究門羅創(chuàng)作的突出成就。
關鍵詞:艾麗絲·門羅;女性形象;特征;成因
作者簡介:李育洋(1992-),女,滿族,吉林蛟河人,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中外文學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2
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當代國際文壇上享譽盛名的短篇小說家,被稱為“現當代短篇小說大師”,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赌拘堑男l(wèi)星》是其在1982年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本書由11篇作品構成,本文聚焦《不幸的故事》、《勞動節(jié)晚餐》和《事故》三篇小說中的反抗型女性形象進行分析,通過對女性意識在婚姻暴力中成長歷程的描寫,揭示女性自我追尋的深層內涵。門羅善于觀察生活,并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性格迥異的女性形象,從而建立起了一個有門羅特色的女性王國。
一、《木星的衛(wèi)星》中的反抗型女性形象特征
(一)反對“菲勒斯中心主義”
反對“菲勒斯中心主義”型是指反對男權中心思想,菲勒斯中心主義認為男性優(yōu)于女性,更廣義的解釋為,男性對人類所有事物都具有合法的、通用的參照意義。反對以男性為權威,不肯被男權社會所束縛是這類女性形象最鮮明的特征。這類女性反抗男權社會的禁錮,與男權社會進行抗爭,她們反對男權社會下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希望不再受男性的鉗制,這也是激進女性主義所推崇的?!八齻冋J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并不是男權制的唯一源頭,在所有的經濟制度下,女性地位都是低下的,無論社會主義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她們關注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問題,關注男權制的深層結構,只有消滅男權制才能達到女性運動的目標。[1]”在所有概念中,男權制始終逃離不開,女性作為一個群體同男性利益相對立,這一利益使女性在姐妹情誼的基礎上聯合起來,超越了階級和種族的界線,所有女性都應當為女性的解放共同斗爭?!恫恍业墓适隆分兴茉炝艘晃挥兄毩⑺枷?,反對男權中心的女性形象——朱莉。朱莉熱愛生活,她的丈夫萊斯利冷酷、膚淺、頑固、感情上很吝嗇,忠誠、正直、高尚而又脆弱。門羅把朱莉想逃離這種矛盾境地的心理變化刻畫得栩栩如生。朱莉深深厭惡男權社會帶給她的不公正待遇,反對以男性為權威,要不斷與男權社會相抗爭,才能最終走向解放。
(二)反抗傳統宗教觀念的束縛
(1)擺脫傳統思想束縛,看重自由平等與獨立
擺脫傳統思想束縛,看重自由平等與獨立是反抗型女性形象的又一特征。洛克認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么他們就應當是自由的、平等的和獨立的,自由女性主義的思維是這一思路的延長線上的,她們無法容忍社會對女性平等權利的剝奪,“女性無論是作為一個群體還是一個個人,都應當享有與男性相等的權利。[2]”自由女性主義者十分看重公正和機會均等,女性受壓迫的根源在于個人和群體缺乏公平競爭機會與受教育的機會。在一個公平的社會中,不論男女都應得到發(fā)揮自己潛力的機會,如果女人得到了和男人一樣的機會,那么女性走向成功是必然結果,一旦在現存體制內部爭取到男女平等的法律權利,使男女享受到平等的機會之后,剩下的事就靠每位女性個人的努力了。
《勞動節(jié)晚餐》中的羅貝塔是看重自由平等與獨立的典型女性形象,小說以喬治、羅貝塔一家去瓦萊麗家吃晚餐為背景,羅貝塔在離婚后,與喬治生活在一起,但日子并沒有過得風生水起,兩個人即使吵架,喬治也不會主動示好。羅貝塔總是想緩和尷尬的局面,試著打破沉默,但喬治總是無動于衷??梢淮未蔚耐俗尣⒉皇情L久之計,終將爆發(fā)。她終于不再一味的討好,而是理性看待二人之間的關系,做到徹底不在乎,真正擁有這份權力。女性應該保持和發(fā)揚自己的特性,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獨立,而不是成為男性的附屬,一切聽從男性安排。門羅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主人公多聚焦女孩和成年女性,在描寫成年女性遇到家庭瑣碎繁雜的事物中,與男性之間的關系的刻畫中都運用了大量的心思。羅貝塔屬于無聲抗爭的典型,她沒有趨附于喬治的威嚴之下,只是更看重自己的平等與獨立,作為妻子與母親的雙重角色,要進行不斷地切換與協商,以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2)沖破宗教禁錮,敢于追求自我價值
沖破宗教禁錮,敢于追求自我價值是反抗型的女性形象特征之一,是社會女性主義與文化女性主義的二者結合。在歐洲國家,女性主義與社會主義往往結合在一起,她們將女性主義建立在社會公平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單純建立在對男權社會的分析之上。女性在社會中屬于從屬地位的根源具有“經濟”或“物質”性質,可以歸因于女性無償的家務勞動。女性的經濟活動包括縫補漿洗、做飯育兒,可這些勞動的產品和所付出的勞務被直接消費掉了,這種無償的家務勞動構成女性受壓迫的物質基礎,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的戰(zhàn)略性要點是把家務勞動變成公共生產,也就是必須朝著家務勞動社會化的方向發(fā)展,并以此為女性解放的先決條件。而文化女性主義是對女性價值的一種重估,它的主要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種獨立的女性文化,贊美女性氣質,限定男性統治文化的價值。文化女性主義主張重新估價與女性有關的價值,開創(chuàng)女性的精神空間,弘揚女性的精神。文化女性主義認同被壓抑的女性與男性不同的質量、經驗和價值,它不強調推翻男權制,而致力于認同、復興、培育品質,使之超越男權制,弘揚那些被貶低的女性價值。文化女性主義不像自由女性主義那樣認為女人同男人一樣是由于她們分享了那些男性的能力,而是贊美女性氣質中的獨特之處,她們認為這些特征不僅不應當被否定,而且應當大力肯定,并認為男人也應當接受和培養(yǎng)這些女性特征,例如被動性,樂于照料別人的撫育性,富于感情,對他人的依賴等。
《事故》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絲正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典型代表。小說開篇就介紹了弗朗西絲是漢拉第高中的一名音樂教師,一個充滿自信、穿著時髦、有著獨立思想的新時代女性,但與有婦之夫泰德·馬卡瓦拉的戀情總是讓她無所適從,在泰德的兒子鮑比在車禍中去世這一事件后,弗朗西絲決定放棄與泰德的戀情,她的價值觀不允許自己做這樣的事情。最后泰德選擇離婚與弗朗西絲結婚,兩人幸福生活,教育子女,終其一生。長期以來,女性所面臨的選擇或者是被排除在權力機制以外,或者是被同化在男性的陰影里,女性獨特的價值一直很難實現。女性主義者特別強調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女性之所以顯得智力低下,是因為她們沒有得到與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機會,女性一旦爭取到與男性同等的機會,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小說中的弗朗西絲正是有著與男性同等受教育的機會,才能實現自我價值,一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直接決定了她的思想水平,門羅在塑造這類女性形象的同時,又向我們展示了追求自我價值的重要性,表達了她對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深刻思考,這和傳統女性形象相比,對于女性解放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
二、門羅塑造的反抗型女性形象成因
(一)生活經歷的影響
生活經歷的影響是門羅塑造反抗型女性形象最為直接的成因。艾麗絲·門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休倫縣文海姆鎮(zhèn)的一個以飼養(yǎng)狐貍和家禽為業(yè)的牧場主家庭。在當時的加拿大社會環(huán)境中,女性往往被認為應該是相夫教子的存在,賢妻良母被冠上特有的頭銜,這也就意味著婚姻的開始約等于事業(yè)的終結。有事業(yè)的女性很少,女作家更是寥寥無幾。不過幸運的是,門羅的丈夫詹姆斯非常支持她在文學上的創(chuàng)作,這也給了門羅很大的信心和堅強的家庭后盾。她的小說大多聚焦于女性,探索加拿大普通小鎮(zhèn)中女性的生活經驗與情感世界,平淡的敘事、巧膩的筆觸,帶給讀者意猶未盡的閱讀體驗。
艾麗絲·門羅是一個獨具創(chuàng)作思想的女性,因此,她創(chuàng)作的女性大多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她的生活是她創(chuàng)作的源頭,她寫作的目的也是為了展現生活的真實。她們有的敢于與男權社會抗爭,敢于為自己爭取權利,有的看重自由平等與獨立,有的可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種對女性心理的貼切描述和生活描寫的真切都源于門羅本人的生活的現實世界的女性形象才能如此豐富和深刻,給人深刻的觸動。
(二)女性主義的影響
爆發(fā)于20世紀60年代的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是門羅塑造出成功女性形象的又一成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男人都到了戰(zhàn)場上,婦女從家庭走向社會,填充男人空缺的勞動崗位,國家也動員婦女要為國作貢獻。但是戰(zhàn)爭結束后,男人從戰(zhàn)場上回來了,女人又得回到家里。這使女人非常不愉快,其中也不乏像門羅這樣的女性。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女權主義運動風起云涌。出現了很多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她們希望通過構建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來逐步建立女性自己的話語權,在文壇上闖出自己的天地,通過她們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來贏得世人對女性的重新定位和尊重。門羅作為深受其害的女性,更能感同身受,門羅對反抗型女性的塑造,描寫出了女性獨具的感性、細膩、隱忍而又堅強的性格特質。
《不幸的故事》中的朱莉,《勞動節(jié)晚餐》中的羅貝塔,《事故》中的弗朗西絲都是自由獨立的女性,她們都逃離開傳統女性應該遵守的規(guī)范,來追尋女性真實的自我。從門羅筆下的這些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門羅的創(chuàng)作或多或少受到了女性主義運動的影響,在大的環(huán)境之下,門羅筆下的這些女性形象也都有著堅強、獨立、自強、自尊的一面,她們有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希望逃出現實的牢籠,門羅用溫婉、娓娓道來的方式來記述這不一樣的時刻,同時,也沒有陷入理想主義的泥沼里,而是善于反思,與社會實際相貼近,這也可以說明女性主義對門羅創(chuàng)作的影響之深。
走進門羅的小說世界,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捕捉到不同階段的女性內心情感的表達。她們經受了男權社會中對個人身份的剝奪,經歷了從精神和肉體的兩個方面來探索和確立自我,最終建立起完整、現代的女性形象,回歸到只屬于女性自己的家園當中。我們也呼吁有更多艾麗絲·門羅這樣的作家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女性形象來反映社會現狀,喚醒更多的女性獨立和自由的力量,轉動起整個社會的自由獨立的漩渦。因此,有必要重現發(fā)現女性書寫傳統,重新書寫女性文化的歷史。
注釋:
[1]李銀河:《女性主義》,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第140頁.
[2]李銀河:《女性主義》,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第120頁.
參考文獻:
[1]艾麗絲·門羅.木星的衛(wèi)星[M].步朝霞 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9.
[2]李銀河.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3]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4]周怡.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想[M].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
[5]張磊.崛起的女性聲音:艾麗絲·門羅小說研究[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4.
[6]鄢菁萍.艾麗絲·門羅短篇小說女性形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