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林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龍泉鎮(zhèn)古樓小學 247200
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過:“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學生課堂。”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故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將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最大化擴大數(shù)學教學信息量,促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小學數(shù)學教材當中很多內容都具有較為濃郁生活氣息,不管是在例題還是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面都緊密的聯(lián)系了生活實例,同時這些例子也是非常貼近學生生活的。因此,這為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將生活化內容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將相關知識點,同生活有效的聯(lián)系起來,掌握數(shù)學規(guī)律,學習數(shù)學知識。
如,教師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在新課伊始,引入生活化的場景。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買襪子的時候,不能試穿,倘若我們想知道襪子的長短是否適合自己,我們該怎么辦呢? 我們只要將襪底的部分在自己的拳頭上包上一圈,倘若襪子剛好包完自己握拳頭, 則表示襪子是適合自己的。同學們,你們知道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嗎?這個問題就是告訴我們的拳頭的一圈與腳的長度是相同的,就代表了拳頭的一圈和腳的長的比例為1:1。教師通過生活化的問題,成功的導入了新課,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于思維和接受能力的限制,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都比較緩慢,因而無法有效地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倘若教師以生活案例的方式進行授課,則能將抽象化為直觀,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更好地掌握知識。
如“圓柱和圓錐”這課時的教學中,本課的重點就是了解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以及圓柱和圓錐間表面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式。眾所周知,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缺乏空間想象力,因此,他們無法理解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和圓柱側面展示圖是長方形,對此,教師可將課前收集的圣誕帽子和易拉罐等圓柱和圓錐的實物展示出來,并演示上述兩種立體圖的探究過程。首先,教師沿著易拉罐的瓶蓋和瓶底將其剪開,并問學生瓶蓋和瓶底是圓柱體的什么?學生一口同聲的回答是“底面”。接著教師又問,那么同學們知道側面展示是什么樣的嗎?由于有一部分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因此,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來進行驗證。教師沿著易拉罐的瓶身的一條豎線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了解了圓柱側面的構造。為向學生驗證,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教師在課堂上,可沿著圣誕帽彩紙從帽頂?shù)矫毖氐囊粭l直線剪開,從而得到一個扇形,教師通過演示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圓錐的構成,同時也加深了對其理解和記憶。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來作為教材突破化抽象為具體,突破重難點,有助于讓學生掌握知識,同時,還能促使其構建數(shù)學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眾所周知,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而讓他們通過實踐活動,有效的獲取相關知識,實現(xiàn)生活和數(shù)學的統(tǒng)一。對此,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帶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或學習,達到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成為其了解社會,有效應用知識點的場所,做到學以致用,有效地解決生活問題。
比如,在“平面面積計算”這一章節(jié)教學后,教師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充當一次室內設計師,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進行模擬裝飾。第一步,教師讓學生進行面積測量,具體測量內容主要指住房整體面積以及家中需要裝修的墻面面積;第二步,教師要讓學生深入市場,了解裝飾涂料以及材料價格,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計算出裝修所用費用。在做此次實踐活動時,班上有幾個學生的家里正在進行裝修,學生同爸爸媽媽出謀劃策,得到了他們的贊賞。教師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和發(fā)展,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此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進行探究,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有效培養(yǎng),促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數(shù)學即生活,在新課改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其有效地引到生活中去,讓他們更好地體會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從而助推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