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粉粉 劉莉莉 楊亞晉 周杰瓏
【摘 要】隨著新技術和新方法在動物育種中的運用,家畜育種學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針對家畜育種學實驗實習教學中存在驗證性實驗比例高、實驗內容和目前育種技術不匹配、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性不高以及學生育種實踐能力欠缺等現象,從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學質量出發(fā),進行了增加綜合性實驗比重、引入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增加分子實驗內容等方法和措施,對家畜育種學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探索。通過實踐教學改革之后,以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育種實踐能力,并保證家畜育種學實踐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家畜育種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S813-4;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0-0080-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40
家畜育種學是動物科學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是對本專業(yè)之前所學動物遺傳學、生物統(tǒng)計學和動物繁殖學等課程基本理論的綜合運用,是學生畢業(yè)后從事育種工作的重要理論支撐課程,對將從事本專業(yè)技術工作的人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育種學的實驗實習教學是本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并應用于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由于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問題,家畜育種學課程在實踐教學存在一些不足。各個高校也針對自己本校的實際情況,通過采用互動教學模式、建設資源共享課程和引入新的實踐教學內容等方式,對家畜育種學的課堂理論和實驗實習教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1-4]。張建勤等將實例分析教學法應用于《動物育種學》課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5]。白俊艷等將GBS 育種分析系統(tǒng)應用于家畜育種學實驗教學[6]。多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采用和實施均為提高學生家畜育種學學習的主動性和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本文通過分析家畜育種學實踐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并為相關課程實踐教學提供參考。
1 存在問題
1.1 驗證性實驗比例重,學生積極性有待提高
傳統(tǒng)教學實驗設置以簡單驗證性實驗為主,內容較為單一,數據收集和整理也較簡單,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 實踐教學內容與育種技術的發(fā)展不匹配,學生育種實踐能力欠缺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家畜育種工作已經邁入了一個新階段,SNP檢測技術、PCR-RFLP分型技術以及GWAS等分子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應用,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實際能開展的實驗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存在一定差距。
2 改革與實踐
2.1 夯實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中既要強調前言技術的先進性,又不能忽視育種基礎理論的重要性。所有的育種方法均以準確的基礎數據為基礎,以系譜編制為例,他是計算近交系數和親緣系數的基礎,基礎數據的準確收集和分析是保證育種工作進程的關鍵。因此,保留系譜的編制和識別內容,并結合教師科研實際工作,開展育種數據規(guī)范記錄和收集分析的工作,為后續(xù)的配種計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如何學以致用并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2.2 增加實踐技能型實驗比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體型外貌鑒定是畜牧工作者從業(yè)所應具備的基礎素質,不但可以快速判定畜禽的生產性能,同時也是經驗的積累,為后續(xù)育種工作做鋪墊。實驗中以豬的體型外貌鑒定為例,通過多媒體課件結合圖片講解外貌鑒定評分標準和注意事項,結合對種豬進行鑒定的實際操作,將生長發(fā)育評定和體型外貌鑒定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yè)動手能力。同時,以豬的背膘測定為例,實驗中教師講解結合視頻觀看,以及現場實際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同學們了解背膘測定的發(fā)展史及測定儀器的使用,結合PCR-RFLP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能深刻理解間接選擇和標記輔助選擇的理論和意義。
2.3 增加綜合性實驗比重,提高學生育種實踐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結合目前規(guī)?;B(yǎng)殖是主要的生產方式,將種豬場管理與育種分析系統(tǒng)(GBS)引入育種學實驗教學中,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替代手工計算,育種值估計、計算近交系數和選配計劃的進行均可在此系統(tǒng)中完成。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對育種理論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家畜育種學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應結合學科發(fā)展和實驗技術的改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劉榜,朱猛進,趙書紅,等.家畜育種學課程改革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3(8):62-63.
[2]肖定福,李四元,曲湘勇,等.關于構建動物科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9):99-100.
[3]趙永聚.動物育種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6(4):183-184,210.
[4]張麗,劉艷芬,賈汝敏,尹福泉,高振華,效梅,許英梅,安立龍.畜禽育種理論教學與學生育種實踐能力培養(yǎng)[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7,1(1):72-74.
[5]張建勤,劉小林,王昕,顧玉蘭.實例分析教學法在《動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探索[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15,36(3):94-96.
[6]白俊艷,楊又兵,李廣錄.GBS育種分析系統(tǒng)在家畜育種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39(3):97-99.
[7]劉文忠,徐銀學主編.動物育種學實驗教程[M].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