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情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龍的傳人》的詞曲作者是臺灣作曲家侯德健,于1978年12月16日而作,當時由臺灣男歌手李建復所演唱,在2002年王力宏又對這首歌進行了翻唱,并且收入在《永遠的第一天》這張專輯中,歌曲傳遍全國,而龍的傳人這個名稱也逐漸成為中華人民的民族別稱。侯德健,臺灣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酒干倘賣無》、《捉泥鰍》、《歸去來兮》等經(jīng)典歌曲。
《龍的傳人》作為一首流行歌曲,后經(jīng)作曲家任策改編為混聲四部合唱,任策老師編配的這一合唱版本也廣受歡迎,被很多優(yōu)秀的合唱團演唱并用于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任策老師的其他代表作有:《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青海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女生合唱《山楂樹》等。
在排練合唱作品前,需要對全曲進行一個完整的曲式結(jié)構(gòu)分析,再從樂譜的角度出發(fā)去排練演唱作品,所以這一部分我先做一個曲式結(jié)構(gòu)的全局分析。
?
該曲為變奏曲式,共三段,變奏了兩次,調(diào)性一直保持在e小調(diào),每一次都是在原型的基礎(chǔ)上在做局部和聲的變化以及主旋律聲部安排的變化。
這是一首四拍子的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首作品中,這種后半拍弱起的情況,在女高音聲部一共出現(xiàn)了五次,女低音聲部出現(xiàn)了三次,男高音聲部出現(xiàn)了三次,在男低音聲部一共出現(xiàn)了四次,而且都是出現(xiàn)在第三拍上的弱起。所以,利用好這些弱起來推動情緒和力度,是這首作品演唱的關(guān)鍵。
參考第28-37小節(jié),這里作曲家利用男高音的三次后起拍做了推動,這一部分主旋律在女生聲部,男生聲部充當主旋律聲部回聲的角色,29小節(jié)的第三拍上,男高音聲部的“一群人”,是對主旋律聲部的呼應,主旋律聲部的音量標記為mp(中弱),這里男高音聲部演唱的“中國”的力度為f(強),像是在遙遠古老的地方傳來的一聲聲呼喚,雄偉而堅定,到了這一句“一群人”的時候,是作為主旋律的回聲呼應,應當順著主旋律聲部的音量,弱下來唱,而這一句的音高是一個級進的上行,又利用了弱起和平八節(jié)奏型的動力,在最后一個字“人”上,應該在力量上做一次小小的推動。在第31小節(jié)的第三拍的“啊”字,我們可以看到其他三個聲部的音都停留在一個一拍半的長音上,只有男高聲部和鋼琴伴奏采用了弱拍的動力上行,所謂“你動我靜,你靜我動”,弱起加上音高上行,男高音在這里進行第二次的力量推動,可以看到32小節(jié)男高音的音區(qū)也進入到一個相對的高音,作曲家在這里安排了男高音聲部的線條,男高音在這里充當著巨龍的角色,像東方神圣的巨龍盤旋在上空,這一句對男高音音色的要求也是極高的,要求取得雄偉強壯而又柔和的能與其他各聲部均衡柔和的音色。在35小節(jié),男高聲部再一次出現(xiàn)了“啊”,作曲家一樣采用的是平八節(jié)奏后半拍起音高級進上行,在較低的音區(qū)做了第三次的推動,在這三次推動中,作曲家為了不讓男高音聲部單獨做這個推動以至于很吃力,每一次都安排了鋼琴伴奏與男高音聲部平行推動,使這三次推動目的更加明確,效果也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