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在歷史的發(fā)展與變遷中,博物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們了解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場所。當前,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其美觀性不足。根據(jù)實地調(diào)查與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博物館存在著缺乏觀賞性的問題,只是單純地將藏品進行陳列而缺乏陪襯。這也會導致游客在參觀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審美疲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思想性與觀賞性的統(tǒng)一。
伴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博物館在開展展覽時,只是選擇對文物進行單純的展示和羅列,而常常容易忽視展覽的中心主題。同時,在文物的展覽中,也存在著一定的管理問題,如擺放不合理、分類錯亂等,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展館所想傳達出的核心主題。
針對于此,博物館應該及時地認識到,面對文物展覽,博物館的管理及相關業(yè)務人員一定要首先對其文物的歷史、價值、所傳達出的思想等有著深刻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會在展示過程中賦予文物本身的陳列方式。除此之外,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圍繞一個中心思想進行展覽和宣傳,博物館展覽的目的才算是成功的。在舉行展覽時,要對所有的文化活動策劃進行分析,在圍繞中心思想和主題的前提上展開。比如前期的策劃、如何布置、如何對文物進行陳列、如何解讀,這些都必須深思熟慮才能確定方案。而在當前,存在著用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的數(shù)量來衡量一家博物館的綜合實力的現(xiàn)象。只要文物的數(shù)量較多,那么就代表著其影響力及發(fā)展水平較高。這種對于文物以及相關歷史的研究所具有的價值不充分、不全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的相關解讀和研究起到誤導作用。基于此,博物館對于文物的展覽形式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堅持自身特色化的管理理念,不斷滿足觀眾越來越多的觀賞需求。
對于博物館展覽來說,不僅屬于知識性的展覽與研究,在一定意義上屬于一種獨特的、綜合性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將不同年代的藝術特點融合在一個時空和場所中,使觀賞者得到滿足感與觀賞感。而我國的博物館在進行展覽活動時,大多數(shù)都只是單純地將靜態(tài)的文物進行展示,但是一些具有視覺沖擊的展品卻很難展示出來,就會容易使觀眾獲得疲乏感。在博物館展覽中,我們必須堅持在具有觀賞性的同時不忘對歷史的思考。基于此,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現(xiàn)代化的手段來達到觀賞性與思想性的目的相結合。比如,可以將動態(tài)的觀賞效果植入到展覽中去,這樣能夠通過大型的立體展覽效果將參觀者帶入文物所在的歷史時代,真正地體驗歷史場景。除此之外,博物館也應當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服務體制,以此來不斷增強文物展覽的觀賞性。比如,當前很多博物館所建立起來的二維碼掃碼聽歷史解讀的方式,就是創(chuàng)新地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文物展示結合在一起,通過打造一個創(chuàng)新的平臺,使得講解服務能夠為博物館的觀賞性增添光彩。當然,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賦予每一件文物屬于自己的故事和歷史意義,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博物館的發(fā)展與管理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思路,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及陳列方式運用到展覽之中。這不僅能夠提升博物館的觀賞性,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博物館的思想性。
通過對于博物館的思想性與觀賞性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博物館的展覽陳列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博物館展覽陳列水平并不高,并沒有將其規(guī)劃與設計作為重點來落實。而其觀賞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不足,也使得其內(nèi)容與形式上統(tǒng)一不足。因此,對于我國的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要堅持采用統(tǒng)一的管理方式和獨具特色的手段來展現(xiàn)活動的主題思想,讓觀賞者更好地融入到整個展覽中去,讓觀賞者能夠自愿地去感受陳列展覽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促進我國的博物館進入到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發(fā)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