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春
【摘 要】閱讀教學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本文從基礎閱讀的概念出發(fā),對初中語文基礎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淺析,闡述基礎閱讀能力的表現(xiàn)特征、農村初中語文基礎閱讀教學的預期效果及相關教學要求和建議,探索一種適合閱讀基礎較差的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教學方式。
【關鍵詞】基礎閱讀;教學策略;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89-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說過:“我從小打好了語文的基礎,這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方便?!碧K老說的打好了“語文的基礎”準確地說應該是打好了閱讀的基礎。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學會閱讀的黃金時期,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全社會,都應大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備較好的閱讀能力。
筆者任教于一間以留守學生為主的農村初中學校,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閱讀氛圍,學生閱讀水平整體偏低,語文課堂中學生最害怕做閱讀題型,語文教師也怕上閱讀課型,常規(guī)的閱讀教學往往是事倍功半。在閱讀教學探索中,遇到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農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課程資源嚴重缺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少,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足、閱讀教學策略欠缺等,閱讀教學實踐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在深入研究語文閱讀教學理論和對教學實踐不斷反思的過程中,結合農村初中學校的軟硬件環(huán)境和學生的實際,探索應用了更加適合農村初中學生提高閱讀水平的教學方式——基礎閱讀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礎閱讀的概念
基礎閱讀,其本質就是“裸”讀,是指學生在沒有任何閱讀參考資料和老師解讀的前提下,對文本進行閱讀,依靠自我解讀文本過程的感受和經(jīng)驗,形成一種對文章最基本的把握能力。這種閱讀其實是回到了閱讀的本源,從自我出發(fā),進而自我收獲,是對每個獨立個體在閱讀中的最基本要求。
二、農村初中語文基礎閱讀教學策略淺析
1.基礎閱讀能力的表現(xiàn)特征與教學基本要求。
一是能安靜地閱讀全篇文章。安靜是指內心的寧靜,不受外界干擾,能沉下心來,不借用任何輔導書,專心致志地讀完文章,逼著自己多讀幾遍,這是最基本的閱讀的要求。作為初中學生,閱讀尚未追求功利性,而是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墒谴蟛糠謱W生在閱讀文章時性子浮躁,無法靜心讀完全文,尤其是閱讀篇幅較長文章時這種浮躁狀態(tài)表現(xiàn)更甚。當老師要求默讀時,不到兩三分鐘學生的精神就無法集中了——心神不定、眼睛到處張望,這種狀態(tài)怎能真正走進文本用心品讀文章呢?因此,教師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學生專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和提醒學生安靜并潛下心來,專注于眼前的一字一句,真正做到靜心閱讀。
二是對文本中生字詞的及時識記。對于字詞的積累認識,中學階段還是很必要的。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課外閱讀本來就不多,積累的字詞量很少,字詞障礙也是學生閱讀能力難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讀懂課文文本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所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弱化字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提醒學生在任何時候,遇到不懂的字詞都應筆記下來,詞匯量在日積月累中就擴大了。在應用基礎閱讀教學方式進行閱讀訓練時,更要引導學生有意識主動及時地對生字詞進行音形義的學習和積累。
2.農村初中語文基礎閱讀教學的預期效果及教學建議。
教師通過對學生基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取得以下的預期效果:第一方面是增強了學生對閱讀文本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敏感度。敏感是指感覺敏銳,從閱讀角度理解就是一種語感,是對文字的出現(xiàn)和表達的意思做出的第一反應。一篇文章中作者通過遣詞造句表達心中所想,達到其寫作目的,學生在把握文章大意和領會主旨之前,可在文中找到關鍵的詞句而獲得思考的切入點。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多些耐心發(fā)問“你從哪里讀出來?”“怎么讀出來?”,學生在自讀和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找到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這對把握整體文意非常重要。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樣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找到答案時,可以大大增強閱讀興趣和強化閱讀的信心。
第二,學生能獨立完成質疑——解答的過程。質疑,是深入文本的重要一步。這里所說的質疑并不專指高層次的批判性思維,在基礎閱讀中更多是指提出疑問引發(fā)思考,以問題為導向,引領自己逐步深入文本的一種解讀策略。課堂教學過程中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學生思維是由疑問引發(fā)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多些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質疑,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力。比如,可以對文本出現(xiàn)的關鍵句進行質疑:如《故鄉(xiāng)》中說我漸近故鄉(xiāng)時的心情是“悲涼”的,為什么?回到故鄉(xiāng),不應該是激動開心才對嗎?這樣的疑問,能激發(fā)學生對文本內容及中心思想深入的追思。還可以對文本中的人物出現(xiàn)進行質疑,對環(huán)境描寫進行質疑等等。要注意的是,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讀自疑,興趣如果有所偏移,對作品的理解出現(xiàn)錯誤時,要及時進行調整,在鼓勵的基礎上,從學生問題出發(f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探尋。
三、農村初中語文基礎閱讀教學實踐意義
通過對農村初中學生基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從而達到閱讀教學預期效果,應該是語文閱讀返璞歸真的前進方向,真正做到回到閱讀的本真,找回文本閱讀真正的趣味和意義。閱讀本身是一個學習積累的過程,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地閱讀,遇到生字詞要及時的識記積累,找到文章中重要的語段,把握文意。以此為基礎強化質疑思考,深入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讓學生在閱讀中沉下心來,專注于文字中的意與境、美和情,這是閱讀出發(fā)點,也是最終追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厚江.語文的原總[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3]馬躍.返璞歸真:語文教學改革應循的方向[J].語文教學通訊,2017(11B):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