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偉
摘要:本文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并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幫助。
關(guān)鍵詞:文言文;教學策略;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6-0008
文言文的學習對學生很重要。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言文作為我國曾經(jīng)在歷史上長期使用的語言,對文明的傳承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從江蘇高考整套題目的分布來看,文言文涉及到的內(nèi)容包括了前面的語言文字與運用題目,古文閱讀,詩歌鑒賞,名句默寫甚至包括作文寫作,所以文言文的比重在整套試題中很大。并且國家命題組在高考題目中又添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考察內(nèi)容,比重后面也將會越來越大。所以,研究透文言文,研究透學生文言文存在的問題,研究透文言文方面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了。
首先,從文言文本身分析來看,確實文言文的學習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塊硬骨頭,其難度是比較大的。其一,文言文屬于古文,不再具有現(xiàn)實普遍使用的可能性,也就是文言文已經(jīng)屬于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死語言”,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流使用價值,也就意味著學生是脫離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來學習語言的,掌握好的難度必然加大,就是因為不用。其二,文言文因為離現(xiàn)在時間久遠,所以在詞匯上、在表達上、在語法上都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無法與現(xiàn)代漢語做完全的對接,又因為詞約而意豐,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很難。其三,古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價值觀已經(jīng)和學生的現(xiàn)代生活相去甚遠,所以沒有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學生也無法體驗古人為何這樣表達,也不明白作者內(nèi)心為何會產(chǎn)生這種情感。歸根結(jié)底,文言文于很多學生而言,就是天書,看得見,看不懂,更讀不出。
其次,從學生角度分析來看。其一,因為文言文比較難懂,所以很多學生心存畏懼,也就是很久之前便在網(wǎng)上流傳的那句話——“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由此觀之,文言文竟然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首怕。因為畏懼,所以止步不前,因為止步不前,所以更加畏懼,成為惡性循環(huán)。其二,現(xiàn)在成長起來的學生,在目前重理輕文的教育形勢下,幾乎絕大多數(shù)沒有在文言文學習的人生最黃金時期(6歲-12歲)打下良好的底子。孩子們那時候要么玩去了,要么被迫上輔導班去了,文言文學習的扎馬步期就這樣可惜地錯過了。其三,文言文學好需要扎扎實實地下足功夫才可以?,F(xiàn)在浮躁的社會氛圍,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巨大的生存壓力也感染和傳遞到孩子身上,父母需要他們學更多的本事以應對未來的生活,學業(yè)和擇校的壓力又催逼著孩子多往見效快的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傾斜,所以孩子也跟著浮躁和功利起來。作為母語的語文,很多人認為學與不學都差不多,更不用說現(xiàn)在幾乎用不到的文言文學習了。所以,很少有孩子肯下這個苦功夫,能板凳坐得十年冷,然后一如既往地向這個已經(jīng)荒蕪但是卻蘊含無數(shù)奇珍異寶的土地開墾了,他們看不到文言文學習的價值所在。
再次,從教師角度來分析。其一,就教師自身成長而言,現(xiàn)在成年的教師和現(xiàn)在就讀的學生差不多,沒有在人生的關(guān)鍵期打下良好的古文功底,與之前上私塾出來的教師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就教師的水平而言,很多人駕馭不了文言文,能讀懂現(xiàn)代文就了不起的教師群體大有人在,很多教師僅把教學作為自己的一份職業(yè),所以他們從來不學習,他們既不讀現(xiàn)代文,更不會讀古文,所以他們的文言文功底和文化底蘊決定了他們根本上不出文言文本身具有的精彩,只能圍繞著文言文所謂的知識點來,告訴孩子哪個詞語是什么意思,至于其他,教師也不知道,更不用說學生了。教師的低水平教學直接消磨掉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也難怪學生懼怕也排斥文言學習,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面,文言文就是背誦原文和記憶文中的文言知識了,那樣的學習必然充斥著枯燥和無趣。其二,教師對學生不放心,這么難的文言文,自己讀來都很費勁,孩子自己能讀懂嗎?不可能的。所以,文言文的授課就成了大搬運工帶著小搬運工一起搬運文言文知識點的工作了,教師讀一句,翻譯一句,讓學生拿筆記下需要重點記憶的文言知識,所以大多數(shù)的文言文課堂都是沉悶和壓抑的。
最后,談談文言文的教學策略。其一,立足早讀,抓嚴背誦關(guān)。文言文學習特別需要功底,積累越多,底子越厚,水平越高。所以,早讀是學生背誦和積累的黃金時間。在早讀的時候,要求學生站姿正,雙手捧書,聲音高,語速快來完成文言文原文的背誦和文中文言知識的消化,沒有積累便談不上運用。輸出的前提一定是有大量的輸入,所以背誦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前提。其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如果想練就學生啃文言文這塊硬骨頭的好牙口,平時就要給學生“磨牙”的機會。這個機會在兩個地方很好,一個是文言文新授課的預習,一個是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題的修改。這兩個時機不可輕易錯過,可以知道學生對照課下注釋,或者借助工具書,自己打通全文文意的理解,堅決杜絕教師一直“喂”,也要杜絕直接給學生下發(fā)譯文,讓他們對照譯文標注文言知識。要想提升水平,必須要學生從心理上不再畏懼文言文學習,采取”生啃”的策略和手段還是很有效的。這個工作剛開始做起來可能很困難,但是一旦培養(yǎng)成習慣,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會躍上一個大的臺階,很多課文的學習,教師不用講,孩子自己就完成了預習工作。其三,立足能力,拓展閱讀。閱讀理解,沒有大量的閱讀,哪來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升呢?閱讀是手段,理解是目的,所以文言文水平的提升也離不開閱讀這項重要工作。目前來看,可以提供給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比較好的材料就是《古文觀止》了。另一個比較好的材料就是《史記》,這是一部史書,閱讀起來趣味性很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一邊讀文,一邊研史,也是一舉兩得。但是不足的是篇幅較長,書也很厚,所以讀起來并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其四,專題研究,突破難點。在學生的文言文考試中題型是固定的,所以能力點上可以做重點的突破,這就看教師能不能把握準問題所在,找好材料,幫助學生完成這項工作了。
研究無止境,希望在后面的教學探索中,不斷精進,深化研究,提升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幫助他們切實提升古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南京宇通實驗學校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