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晨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也存在著多變性,目前,新會計準則逐漸在會計行業(yè)中實行,其相關變化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直接影響著會計行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對高校會計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我國高校的會計教學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在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下,對高校會計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和創(chuàng)新,就成為重中之重。文章通過詳細分析和研究高校傳統(tǒng)會計教學在新會計準則背景下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改進途徑和措施,以此促進高校會計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高校會計教學;問題及改革途徑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呈現(xiàn)了巨大的改動,其包括基本會計準則到具體會計準則的方方面面。新會計準則全新定義了資產、費用、負債、收入和利潤等相關會計要素,對傳統(tǒng)會計準則的基本核算原則進行了改變,更加重視公允價值的作用,并不斷推廣和利用;新會計準則中增大了合并會計報表的范圍,使得投資性的房地產項目不斷增加,其中規(guī)定資產減值不能任意轉回,同時重組獲得的債務利息得納入到收益當中。在新會計準則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前提下,對高校的會計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就顯得特別的重要。
一、實行新會計準則對我國高校的會計教學產生的影響
(一)增加了課程的難度
新會計準則對專門從事會計工作人員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也對高校傳授會計知識的老師有一定的要求。雖然高校的會計教師掌握和了解與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參與過與會計相關的工作,不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再加之新會計準則的實行,實際操作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其結果就是高校會計的教學效果不是特別的好。因此,高校會計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的結合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規(guī)定,對會計知識進行重新整理和歸納,對會計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新會計準則的實行,是為了順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和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校會計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在新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進行,不只是需要充分了解到新會計準則的內容,還需要去了解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要素,而這些工作都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因此,推行新會計準則增加了高校會計教學的課程難度。
(二)教學方式和途徑有所變化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我國高校的會計教學方式和途徑都有了一定的變化。新會計準則的實行,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的難度增加,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適應不了新會計教學的真實需求。因此,在新會計準則的背景下,高校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著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新會計準則要求教學和實踐要充分的結合,更加重視實踐的作用。隨著一些實踐工作的開展,使得教學的方式和途徑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有利于高校學生快速地將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能力。除此之外,在新會計準則推行過后,高校教師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應用在會計教學的過程中,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元化的教學途徑和方式都在高校的會計教學過程體現(xiàn)出來了。所以,在新會計準則背景下,隨著電腦、微信等信息工具的充分應用,也增添了會計教學的趣味性和多元性。
二、新會計準則的實行下高校傳統(tǒng)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陳舊的教學內容
目前,高校的學生通過相應課程的學習,基本上能夠熟練的掌握書本上理論知識和知識點,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相應的任務和作業(yè),但是在畢業(yè)之后,真正的從事會計工作的時候,多數(shù)的學生都不知道如何入手,不知道該從哪方面進行工作。導致這種情況的發(fā)生,主要就是由于傳統(tǒng)的會計教學和實踐操作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體系不能完全適應于社會的發(fā)展,也不能滿足實際會計工作的需求,當前高校會計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和內容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也沒有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和教學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一味的只是根據(jù)書本上進行教學,使得當前高校會計的教學水平比較差。
(二)教學方式固定且手段單一
在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下,雖然現(xiàn)在高校的會計教學內容進行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但是大多數(shù)的會計教學方式還是采用的傳統(tǒng)模式,隨著高校學習會計的人員不斷增多,學校采取的都是一般的大班講課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們在下面聽,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完成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受到教學任務和教學實踐的影響,教師不能專注到每位學生感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了高校會計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實踐性不強
會計行業(yè)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工作。也就是說,要想從事會計工作,就需要較強的社會實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及時了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充分結合著實際情況來進行實踐教學,但是,因為當前高校教學的設備沒有進行更新,學生沒有太多的機會進行模擬實踐,不能真實體驗和感受到會計實踐的工作,對會計理論知識的應用也就不是特別的熟練,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影響學生會計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三、新會計準則視角下高校會計教學的改革措施
新會計準則的實行,我國高校會計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同時會計教學應充分結合著社會實踐,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會計專業(yè)能力,而會計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需要不斷從事與會計相關的工作,才能積累到一定的工作經驗。所以,高校應該增加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促進校企的共同發(fā)展。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新會計準則要求高校的會計工作從教學理念、內容、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就當前的社會現(xiàn)狀來看,高校的會計畢業(yè)生面臨的就業(yè)壓力比較大。所以,高校的會計教學應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為目標,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從容的面對激烈的崗位競爭,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同時,高校的相應管理人員需要隨時關注企業(yè)會計招聘的側重點,并將這些側重點當做高校會計教學的重要工作,加強學生在這些工作上的能力提升。除此之外,高校的會計教師團隊需求具備創(chuàng)新的意識,能夠依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明白會計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能力提升,更多的培養(yǎng)學生解決重點會計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得實踐過程中給予充分的幫助。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同時,需要將實踐活動貫穿于會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校企合作的進行,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的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提升,進而提高高校的會計教學水平。
(二)對實踐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會計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高校會計教學在知識體系、學生掌握程度、學生學習狀態(tài)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教學課程也在不斷進行著創(chuàng)新和改進。所以,高校應該完善和創(chuàng)新自身的課程設計體系,設計最新的實踐課程體系,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會計教學時,進行實踐培訓前一定要保證學生充分理解實踐課程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論知識,還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應用能力。
(三)增設室外的實踐場地
目前的會計教學體系能夠促使學生掌握好會計理論知識,但是學生的實際工作水平和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關系不是特別的大。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就是高校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會計的實際工作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教學內容不能和實際工作的操作應用相結合,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jié),反映出當前教學模式的弊端。所以,在當前新會計準則的背景下,高校應該不斷增設會計教學的室外實踐場地。高校應該和企業(yè)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和聯(lián)系,確保企業(yè)能夠將自身真實的財務信息提供給學生,盡力幫助學生工作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渠道,同時學校可將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舉薦到企業(yè)中去。這樣,高校會計教師就能充分應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來學生的實踐進行指導,同時高校也可根據(jù)自身的學術力量,幫助企業(yè)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從而形成校企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趙聚輝,黃詩華,李巖.基于會計實訓教學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 (05):99-100.
[2]彭錦紅.論高校會計教學中理論與實訓的協(xié)調發(fā)展[J].中外企業(yè)家,2019 (0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