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波
【摘 要】目的:探究急診護理中應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急診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研究組采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對比兩組患者急診時間、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急診時間(10.16±1.14)min顯著短于對照組(20.25±2.58)min,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90.24±4.5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42.18±2.13)分,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護理中應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不僅能縮短患者急診時間,還能提高其急救成功率。
【關鍵詞】急診護理;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急診時間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2
急診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復雜、進展快速、致死率高等特點,為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就需臨床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配合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縮短急診時間,才能為其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進而有助于提高其救治效果。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是一種強調以患者為中心,要求護理人員進行責任分配和深化護理質量,給患者提供一系列細致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干預,這樣不僅能縮短患者急診時間和提高其治療效果,還能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本文現(xiàn)將急診護理中應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的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急診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發(fā)病時間均低于24小時,(2)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和同意;排除標準:(1)無家屬陪同者,(2)臨床資料不全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5:18,年齡分布:21-76歲,平均年齡(54.18±2.25)歲,發(fā)病時間分布:3-24h,平均時間(7.52±2.16)h;研究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3:20,年齡分布:23-75歲,平均年齡(54.20±2.23)歲,發(fā)病時間分布:4-24h,平均時間(7.54±2.13)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主要給患者提供常規(guī)檢查和引導患者配合醫(yī)生完成相關診療等。研究組采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1)急診檢查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熱情對其進行接待,并合理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對于病情較為嚴重者,需快速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并陪同其進行各項指標測定,以縮短其就診時間。(2)環(huán)境護理,完成就診后,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安排好病房和床位,住院期間,還需定期幫助患者打掃病房、更換床單、被套等,并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從而減輕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感。(3)心理護理,因急診疾病發(fā)病均較為突然,且病情進展快速,易引發(fā)患者過分擔心自身病情而出現(xiàn)緊張、焦慮、絕望等負性情緒,這些不良情緒不僅會影響患者預后康復,同時還可能加速其病情進展,因此,護理人員還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給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向其宣教疾病相關的知識和臨床治療方案的作用機理、優(yōu)勢,使其能充分了解疾病治療過程和增強其預后信心。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急診時間、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收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總分100,得分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急診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一般來說,急診患者均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較為危重且進展迅速等特點,需要臨床給其提供及時有效的急診治療和護理干預,才能控制其病情進展和改善其預后質量[2]。以往,臨床多采用急診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并不能促進護理人員快速、準確地對患者進行分診,從而影響其救治效果,隨著臨床護理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提高,現(xiàn)代臨床多采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該種護理模式不僅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護理專業(yè)技能和護理服務水平,從而確保各項護理工作的連貫性、整體性,同時還要求護理人員給患者提供更加細致和個性化的護理,如急診檢查護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重急診患者的就診時間,從而增加其急診救治成功幾率,其次,還需給患者提供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以緩解患者發(fā)病后的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和提高其預后信心,這樣不僅能提高患者預后效果,還能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3]。
本研究中,對兩組急診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及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急診時間(10.16±1.14)min顯著短于對照組(20.25±2.58)min,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90.24±4.55)分顯著高于對照組(42.18±2.13)分,說明急診護理中應用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不僅能縮短患者急診時間,還能提高其急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孫艷紅.急診綜合護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21):132.
廖紅艷,陳云云.無間隙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職業(yè)衛(wèi)生與應急救援,2019,37(03):280-282.
邢雪松.在急診科護理中無間隙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4):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