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
近些年來,一些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與當代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似乎有些脫節(jié)。日常教學中,許多教師把學生限制在狹窄的課本范圍內,對于小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眼界的提升非常不利。所以說,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課本中煩冗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筆者在此簡要地闡述小學思想品德回歸社會生活的現實意義,并積極探索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社會生活的具體措施,使品德課給小學生的未來生活和學習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和文化保障。
回歸社會生活的意義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這門學科來說,需要師生積極配合與相互協助。實際教學中,老師把實際的思想品德教育帶入學生的現實生活,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樂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還會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強化學生對思想品德基礎知識的使用能力;而且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引用的學生較為熟悉的社會事件和熱點話題,還可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思想品德知識在社會上的實際使用,逐步強化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
回歸社會生活的具體措施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需要緊緊跟隨教育市場的發(fā)展進程,創(chuàng)設多種實踐活動,并且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借助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不斷豐富學生的學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視野,促使學生能夠朝著更加健康、平穩(wěn)的方向發(fā)展。
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生活化的藝術,源于學生的日常社會生活,對于學生思想品質的養(yǎng)成來說至關重要。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來源于其對現實生活的感悟、體會和總結,所以說教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育。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把專業(yè)課堂帶入社會生活中,用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來引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協助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比方說,在學習“我的一天”模塊時,教師需要讓學生依照自己每天的生活內容記錄,進而在課堂上展示其每天做的事情,以此來引出“我的一天”的有關內容。
思想品德教學模式生活化 一是生活場景模擬,促使學生在真實事件中體驗情感。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來說需要一個漫長的進程,而且在日常教學中老師不僅要依賴課本內容實施教學,還要借助學生的現實生活實行場景模擬,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生動形象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在真實的場景中感悟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樂趣。其間,教師可以適當引用多媒體教學,用視頻、音頻、動畫或圖畫的方式把思想品德課本內容展現給學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美化家園”有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社會生活中的亂丟垃圾的視頻展示給學生,并在課堂上學生依照視頻中的生活化場景實施效仿:讓學生把自己的垃圾隨便丟到課堂上,一個學生丟的垃圾不明顯,那么所有同學都把垃圾丟到教室里,教室的環(huán)境就會相當差,從而以這樣的模擬情況給學生指出保護實際生活環(huán)境的重任,逐步強化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進程。
二是角色扮演,促使學生與思想品德課本內容的直接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課本內容,深入社會生活,最終促使學生能夠與思想品德課本內容直接交流。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把課本知識形象地展示在課堂上,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能力和正確的學習能力,從而協助其形成對待事物正確的判斷和推論。比方說,在學習“和誠實交朋友”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班級里尋找朋友。小明和小紅交朋友時,小明會說:“你好,我叫小明?!毙〖t也會相應地打招呼,從而真誠地介紹自己并一起尋找共同的樂趣,進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想品德教學的空間開放化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開放化,主要是指教師需要打破老舊的教學思維對學生學習的限制和約束,不應該把學生約束在課本中,而且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教育市場的發(fā)展進程,適當地擴展思想品德的教學范圍,選取社會上帶有濃厚趣味性的事件或者場景來優(yōu)化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包羅萬象,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教學素材,帶有創(chuàng)新性地向學生傳授思想品德知識,帶領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常識問題。例如,在學習“平安回家”有關內容時,思想品德教師可以聯系當地的交警部門,給小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跟隨交警的日常執(zhí)勤中感受社會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感受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常識。
此外,思想品德課程具有極強的社會生活性特征,需要以社會實踐為依托,促使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內部,感受思想品德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的現實意義。思想品德的學習,促使學生學會帶著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融入生活,為小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做好鋪墊。
結束語
實際教學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要格外重視教學的社會生活化特征,逐步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把學生當做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中心,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同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科學習現狀和教育市場,借助社會生活上的案例以及科學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有規(guī)律地學習,健康地生活,促使學生可以自主地融入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生活,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張興勝.巧妙運用課題讓學生“感興趣”——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8(10):181-182.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大門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