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仁翁姆
摘要: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實踐時,我們要注意樹立“教學自信心”。明了自己教的是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可以“獨當一面”的專業(yè)化的學科。明了學生在完成體育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完成專業(yè)化的知識學習”,還會生成積極健康的心理。觀察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體育學科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會體現(xiàn)在外在,還會體現(xiàn)在學生的內在。如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啟蒙,促使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耐力等等。所以,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構建高效化課堂。本文中,筆者就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問題
作為小學體育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教的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可以發(fā)揮主科價值的學科。我們能夠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能夠讓學生生成堅韌不拔的耐力、頑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性格。所以,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時,筆者建議我們不僅僅要從外在影響學生,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內在成長。為學生做好全面的啟蒙,促使小學體育教學,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產生最大的效能。不過,在觀察小學體育的教學現(xiàn)狀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其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仍然需要我們展現(xiàn)主導價值加以解決。也就是說,在落實小學體育教學實踐目標時,我們不僅僅要具備相關的教育理想,我們還要具備相關的行動能力,能夠將現(xiàn)實問題一一加以解決,為小學體育教學提供一個優(yōu)化的環(huán)境。本文中,筆者就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其實,不僅僅是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在其他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需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化的學習認知,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活動中變得自理自律,能夠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活動,能夠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實踐證明,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學習體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漸培養(yǎng)出學習體育的興趣來,在學校開展廣泛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不只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更是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緊密相連。應建立起學好體育光榮學不好可恥的思想觀點,將體育教育提升到與文化課同等的地位上,在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的同時,加大對體育學習的宣傳力度,使學校,學生家長都能改變傳統(tǒng)的重文輕武的片面觀點,真正從思想的深處接受和認同體育的重要性,成為體育教學發(fā)展的堅實后盾。人們總覺得小學生不具備成熟的思想,還缺乏相關的能力,所以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做的事情并不多,但事實上,筆者認為,這才是一種錯誤認知,小學生如果具備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產生自己的學習價值。
二、學生缺乏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和空間
在學生有了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之后,筆者認為,我們還要進行積極的建設。讓學生擁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情感,讓學生擁有完成學習任務的行動能力。但是觀察小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還缺乏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和空間。所以,即使我們有了教育理想,即使我們采取了具體的行動,但是,因為這一客觀條件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小學體育教學必然會變得“困難重重”。如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現(xiàn)行的以文化課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升學主要依據(jù)的選拔制度,嚴重制約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文化課的分數(shù)甚至成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使學生和教師的在學習和教學上的功利性過強,學生把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分配給文化課,體育學習的時間被瓜分殆盡。要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應試教育的升學評價標準,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制定靈活的升序選拔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促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其實,素質教育理念的融入,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的融入,希望改革的就是這些。我們已經認識到了應試教育理念的不足,我們希望學生擁有完成專業(yè)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三、限制了學生的全面成長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關注。我們希望學生實現(xiàn)全面化的成長,讓學生擁有核心素養(yǎng)。但是觀察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僅教學方法存在單一化,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目標的設定也都存在單一化的問題。傳統(tǒng)教學中,體育教師在上課中一般采用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四部分模式,這種結構對體育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過單一、死板,限制過多,過多的強調基本部分在體育教學課時中的作用,忽視了其它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中的作用?,F(xiàn)代學生注重個性化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也應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承認并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和個性。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掌握學習和鍛煉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正確的教育豐富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溝通、合作能力,發(fā)展人際關系,開發(fā)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掌握對美的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是與應試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適應的,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與時代發(fā)展不相符,難以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舊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應。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嚴重影響了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體育課的模式單一,同時也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無情地限制住,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關注的點越來越豐富,我們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需要構建高效化課堂,促使小學體育教學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產生更全面、更深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志剛,韓育芳.農村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踐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08).
[2]趙繼平.農村小學體育規(guī)范化之我見[J].輔導員,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