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晟 王巖
摘要:當前,體育鍛煉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在職中青年男性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了解與掌握他們的體育鍛煉和身心健康狀況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調查與分析,了解并掌握了唐山市在職中青年男性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狀況,旨在推進在職中青年男性體質健康狀況,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
關鍵詞:唐山市;在職中青年;男性;體育鍛煉;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類生命的基石,喪失健康,就等同于消耗自身的生命。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方式的標配。尤其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正式頒發(fā)以來,到現(xiàn)如今健身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在職男性工作強度高,生活壓力大,正處于人生爬坡階段,此時的身體鍛煉情況,對于在職男性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狀況有著極大的影響。為了提高在職男性體育鍛煉參與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特此對唐山市各單位在職中青年男性進行調查,了解并掌握了相關情況。旨在通過體育鍛煉緩解在職男性的日常工作生活壓力,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態(tài)。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唐山市各單位30至50歲的在職中青年男性為研究對象。首先在圖書館、網絡文獻檢索,查詢相關方面的文章多篇,為研究打下理論基礎;然后采用了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與此同時,隨機走訪了唐山市有關單位,對部分在職中青年男性及工會管理人員進行實地調查;之后,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結果;最后在調查統(tǒng)計的基礎上,分析在職中年男性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基本情況
從有效問卷顯示的結果來看,全部475人中,文化程度較高的多數(shù)都集中在機關或者學校等單位,這部分人在精神強迫癥和抑郁癥方面表現(xiàn)較多;學歷層次偏低的以大?;蛞韵聻橹鳎鄶?shù)集中在工廠、礦山等單位,他們的不良心理多表現(xiàn)為焦慮或敵對。唐山市是一個工業(yè)發(fā)達城市,工廠、礦山等工業(yè)人口較多,也就是說在調查對象中,學歷較低的人口比例較大。
(二)體育鍛煉的時間、頻度、年限
在唐山市在職中青年男性中,每周參加兩次體育鍛煉的人最多,說明鍛煉頻度還是偏低;多數(shù)人參與鍛煉的年限為三到五年,說明健身意識與習慣的養(yǎng)成時間并不長;每天鍛煉時間選擇上,以晚上居多,主要原因是白天抽不出時間。因此可以看出,唐山市在職中青年男性的體育鍛煉參與度逐年提高,目前主要影響因素是工作和家庭任務繁重,導致體育鍛煉參與程度降低。
(三)體育鍛煉項目選擇及實施情況
在鍛煉項目的選擇上,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在職中青年男性青睞具有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鍛煉項目,占60.7%。有36%的人已經形成了適合自身的體育鍛煉形式,并且能夠長年堅持不懈。
(四)體育鍛煉認知與行為
雖有92%的在職男性對體育鍛煉表示支持,但卻缺少行動。其中64%認為家庭負擔、工作性質等客觀因素導致缺少時間、精力。此外有4%對健身不感興趣。還有32%因所住社區(qū)缺乏健身設備。
(五)體育鍛煉對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
中青年男性,尤其是在職場中的這部分人,正處于工作和生活的雙重爬坡期,身體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因此,或多或少的產生了心理疾病。調查發(fā)現(xiàn),在職中青年男性通過體育鍛煉,逐步調節(jié)身心,改善心理狀態(tài),進而戰(zhàn)勝心理疾病的人居然占到了79.4%,說明體育鍛煉作用明顯。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fā)生了根本轉變,從吃飽喝足變?yōu)樯硇慕】?。體育鍛煉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與理想。
2.唐山市在職中青年男性熱心參加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有較深入的認識,并對參與體育運動有著強烈的愿望。但是,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造成了時間緊張,障礙了中青年男性的體育參與。
3.從鍛煉項目的選擇來看,中年在職男性更傾向于強身健體、調節(jié)身心、陶冶情操的體育項目;而適合青年男性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競技性運動項目則受到青年男性的喜愛。
4.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夠使中青年男性自身的抵抗力增強,愉悅身心,并能緩解其壓力和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
(二)建議
1.唐山市在職中青年男性由于承受著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導致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心理問題無法順利疏解,以至于在這部分群體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這一現(xiàn)象應引起社會的重視。
2.加大宣傳力度,弘揚體育精神,加強科學鍛煉宣傳,使在職中青年男性能夠更加重視鍛煉,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唐山市各單位在重視工作的同時,應該同樣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并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各級政府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群眾性的體育設施建設,同時倡導有條件的大中小學體育場所適時對外開放。
參考文獻
[1]郎彥,任曉暉,李寧秀,高博,劉丹萍,劉祥.成都市某區(qū)中青年人群健康相關行為調查[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6,33(02):141–144.
[2]楊貴軍.基于現(xiàn)代城市生活背景下昆明市成年男性對健身項目的選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2015,36(04):102–105+124.
[3]陳彥停.中青年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