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利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睂W好語文不僅是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且還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一年級語文是這一基礎的夯實階段,因此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是重中之重。教師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針對性地開展語文主題教學十分必要。文章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以基礎、擴展、研究為方向,就學生識字寫字、口頭表達、閱讀理解這三方面進行整合性語文主題教學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一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2-28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5-0053-02
語文從工具性、人文性、綜合性來講,在小學課程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一年級語文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初始,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正因為意識到教好一年級語文的重要性,從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師開始,我就不斷研究探索語文主題,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民主路小學五象校區(qū)(以下簡稱“我校”)采用的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學期教材以認寫拼音、拼音識字為主,下學期教材更側(cè)重識字寫字、口頭表達與淺度閱讀理解。本文以一年級語文課程為橫切面,就自己在識字與寫字、口頭表達與閱讀理解方面分享一些個人的切身體驗。
一、關于識字主題學習
拼音作為識字的敲門磚,一年級語文部編版教材從第二單元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認識拼音的能力。除去在基本課程教學外,我會另外抽取一至兩節(jié)課作為拼音整合課(看該單元的學習拼音量為定)對學生所學習的拼音進行歸類、整合。如聲母、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后鼻韻母、平舌音、翹舌音。為了讓學生能準確記牢,我給學生編了一些朗朗上口類似“zhi、 chi 、shi、 ri、 zi 、ci 、si, zhi、 chi、 shi、 ri要卷舌,讀zi 、ci、 si要放平 ”的兒歌。因為拼音是學習語文的敲門磚,加之小學生一年級讀寫能力和記憶力還在發(fā)展期,分辨能力低,我特別注意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如“b、d”“p、q”“u、v”“m、n”,為了讓學生區(qū)別這些拼音,我先讓學生觀察,并讓他們進行互動,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書寫能力,我讓學生自己動口先描述易混淆的拼音。如有學生就會說:“m有兩扇門,n有一扇門,u有尾巴,v下面尖尖,就是我們拍照時 ‘耶的手勢。”此時,我就會因勢利導地對學生說:“你能畫一畫嗎?”學生就會特別興奮地把拼音畫出來,這樣既能增加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又能加強他們的記憶,一舉兩得。
完成拼音識寫后,就進入識字寫字階段,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未來六年中都是語文教師不容忽視的大事?!缎抡n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更為重要的是對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明顯不同的側(cè)重點,對低年級學段學生識字要求是達到“多認”的標準?!岸嗾J”有利于學生盡早、盡快、盡廣地掌握漢字,從而順利過渡到閱讀階段。因此,調(diào)動學生識字主動性,使學生感受識字樂趣,拓寬識字的維度,挖掘識字途徑,提高識字量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踐行《新課標》的當務之急。同時,《新課標》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的理念。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領域,如何重新開展寫字教學以及如何提高低年段的識字量,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單一的識字寫字教學行為,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必須把識字量的提高以及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一)聚合識字課
在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語文園地五”中,對形聲字的學習有這樣一個版塊,即“有飯能吃飽,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這是部編版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關于形聲字主題學習的有用信息。我結(jié)合學生日常生活知識,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小歌謠:“過春節(jié),真高興,小娃娃們到處(跑),戴新帽,穿新(袍),大家一起放鞭(炮)。做游戲,吹(泡)(泡),過年好,來擁(抱),精神(飽)滿樂陶陶?!边@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鞏固,還對知識做了進一步延伸。
(二)利用新興軟件整合識字
科技日新月異,學習語文不僅要在課堂中學,還要回歸生活。由于一年級學生對生字尚未進行更多的學習訓練,如何讓學生在剛學習拼音的情況下認識更多的生字?我要感謝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發(fā)現(xiàn)有一款識別語音就能出現(xiàn)生字的軟件,叫訊飛語記,它是一款能根據(jù)說話將語音變成文字輸入的云筆記的App,這個軟件正好能夠滿足當下低年段學生對擴大識字量的需求。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家校需加強聯(lián)合。在使用這款軟件前,我召開了一次面向家長的培訓會,先對家長進行普及,然后開始試用一個月。剛開始我布置關于一課“我會認”的生字擴展,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軟件把自己會讀卻不會寫的詞語在軟件上變成文字。一個月后,開始對漢字進行歸類整合,我讓學生按不同的偏旁進行練習,例如,我提問:“你知道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嗎?這些字可以組什么詞?”學生一看不用手寫漢字,又可以用手機完成學習,興趣激增。
(三)多種形式,識寫結(jié)合
部編版語文教材強調(diào)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中會識字和會寫字是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以一年級語文上冊為例,每一篇課文都有 “我會認”和“我會寫”的板塊?!拔視J”這一板塊,我會讓學生先預習,然后利用“加一加”“減一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字”“根據(jù)生字講故事”等各種辦法讓學生加強記憶,完成識字。對于認字板塊,踐行《新課標》,我會規(guī)定一些細則來分層次地細化寫字的每個步驟。
①先觀察。所有的中國字第一大規(guī)律是字體方方正正,字體的結(jié)構(gòu),是獨體字就居中寫;是上下結(jié)構(gòu)就以橫中線為中心,整個字貫穿豎中線,字的左右兩邊距離基本相等;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是以豎中線為軸對稱,并且要緊挨書中線,做到左窄右寬;是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該字的邊框和田字格的邊框距離基本相等。②細留心。留心所寫字的筆畫,橫要平,豎要直,撇捺要舒展。撇的力度是由重到輕,捺的力度是由輕到重再到輕,觀察田字格的字哪筆落在橫中線、哪筆落在豎中線,或者是起筆在橫中線上,落筆在橫中線下,總之是細化到每一筆都要按著田字格來規(guī)范。③落筆。心中做到落筆即練字,一筆一畫不可浪費,一筆一畫下功夫。掌握此法,基本能寫好,讓家長對孩子監(jiān)督到位。④整體??v觀寫出所有字在筆直一條線上,不在的進行微調(diào)。先做到這些,之后再進行藝術上的提升,這就是要看整體,所寫的生字是否達到整齊美觀。
學生在這些細則的規(guī)范下寫字,比單純地強調(diào)“要寫好字”的口號式書寫精準得多,可操作性也較強。特別令人欣喜的是,家長也特別重視學生寫字能力的提高,他們會要求孩子在閑暇時間配合我提供的細則在字帖上進行書寫。在家校結(jié)合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寫字能力大幅提升,不僅能寫字、會寫字,而且在向如何把字寫得更美觀這一層面邁進。
二、關于口語表達與閱讀的主題學習
(一)口語交際要聯(lián)系實際、貼合生活
在部編版一年級語文的課程安排中,在語文園地之前會有“口語交際”這一板塊。以下冊的“打電話”為例,我會提前讓學生預習并布置作業(yè)《給你最親愛的人打電話》,讓學生先練習。在上課之后,讓學生主動說說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再選三到五個學生讓他們進行情景還原,同時提出問題:“打電話時需要注意什么?我們做什么事情還需要禮貌?”學生會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進行回答??陬^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是讓學生多說,當然語文教師要注意的是,應把握口頭表達的主題,緊扣主旨。
(二)以游戲激趣為主,注重交際溝通能力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不僅要求學生會口語表達,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際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日后的社交能力。因此,對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避免機械式的口頭 “寫”話(即圍繞一個題目讓學生機械式地口頭寫作文)這樣一個誤區(qū)。
如何兼顧既讓學生有話可說,還讓學生達到溝通交往的能力這兩個層面呢?我的做法是結(jié)合學生的兒童心理特點,尋找一個話題的有趣點,用游戲來激趣,讓學生對這個話題產(chǎn)生興趣。這樣做的目的是達到口語交際的第一層面的要求——有話說,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這個話題。在此基礎上我再開展情景劇等進行場景還原,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交際。
口頭表達和閱讀密不可分,我還會讓學生每天安排15分鐘堅持閱讀。我會建立班級微信群,讓學生講故事發(fā)視頻,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閱讀,再上傳視頻,不僅能對所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鞏固,而且能進行口頭復述,加強了口語能力的提升。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發(fā)視頻之后,我會讓學生抽出十分鐘時間進行寫話練習。一年級語文不要求學生的習作寫很多字,我的目標是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讓他們寫一兩句話進行總結(jié),可以用拼音代替,相當于一天學習小結(jié)。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寫話能力得以訓練,同時也為以后寫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避免二、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時的吃力情況發(fā)生。
一年級語文的學習,由于其基礎性,需要語文教師能夠站在六年語文學習的宏觀基礎上去考量具體課程的安排,需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能看到當下,也能為之后語文的學習儲備可持續(xù)力。而且還要把每一節(jié)課上好,把每一個知識點清晰明確地傳達給學生,并讓學生有效運用。我通過對一年級語文課程重要板塊拼音、寫字識字、口頭表達與閱讀進行梳理,對所進行的實踐進行總結(jié),以期更好地對語文主題學習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潘色芬.小學語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16(12):89.
[2]石建華.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有效學習的實踐思考[J].學周刊(下旬刊),201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