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珍
[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水平,本文從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出發(fā),對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進行研究,首先分析聲樂藝術中技術與個性之間的關系,然后從技術與個性相輔相成、滿足民族文化需要等方面闡述技術的作用,從個性充分展示聲樂魅力、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等方面闡述個性的作用,最后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聲樂教學改革策略,以此促進高校聲樂教學獲得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聲樂藝術;高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1-0026-02
技術和個性是聲樂藝術中的兩個基本要素,而二者在聲樂表演中的比例輕重也是高校聲樂教學的重點研究課題。從大量理論和實踐中發(fā)現(xiàn),聲樂藝術中的技術和個性具有相輔相成和相互影響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必須正確處理并充分發(fā)揮二者的作用,在提高學生聲樂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yǎng),從而提高聲樂教學水平,促進高校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聲樂藝術中技術與個性的關系分析
在聲樂藝術領域,演唱技術與個性孰輕孰重一直是該領域探討的重要課題,并且存在較多爭議。從很多歌唱比賽中可以看到,一些評委在評價選手時偏重于演唱技巧,而一些評委更加傾向于選手情感的表達和個性的發(fā)揮,但是總體來看,仍然是演唱技巧占據(jù)上風,這導致很多歌手在演唱時過于炫技,不能結合歌曲類型、民族特色和個性條件給予創(chuàng)新表達,從而導致技術與個性存在相脫離的情況。在此時代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必須明確聲樂藝術技術與個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一)技術是聲樂藝術的必要條件
每首歌曲都蘊含不同的情感內(nèi)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用歌聲將歌曲中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這是因為不同演唱者掌握的演唱技巧存在高低差異,具備專業(yè)演唱技巧的人更加容易領略歌曲內(nèi)涵,并且用自己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由此來看,演唱技術應該是聲樂藝術的必備條件。演唱技巧是專業(yè)領域的概念,主要包括科學的發(fā)聲方式、演唱時的氣息、聲調(diào)和吐字方法、顫音和共鳴等,這些都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專業(yè)訓練才能掌握,有些人本身具有聲樂天賦,因此學習起來更加容易,而不善于演唱的人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大量訓練掌握相關技巧。
(二)個性是聲樂藝術的永恒追求
從演唱的根本目的而言,演唱者是為了表達歌曲的情感內(nèi)涵及自身的個性特征,從而與聽眾產(chǎn)生共鳴,使歌曲得到有效傳播,因此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礎上,演唱者必須對聲樂藝術的個性化表達給予不懈追求,從而使聲樂藝術的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音樂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以祭祀、農(nóng)作、婚嫁等活動為目的演奏音樂、歌唱自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這一核心目的并沒有改變,聲樂依然是表達人們內(nèi)心情感的重要途徑,因此聲樂教學必須將個性發(fā)展作為永恒追求。
二、聲樂藝術中技術與個性的作用分析
(一)技術的作用
1.技術與個性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技術和個性是聲樂藝術的重要內(nèi)容,聲樂教學只有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理想效果,因此技術與個性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例如人們在演唱某首歌曲時,具備演唱技巧的人更容易表達出歌曲的深刻內(nèi)涵,并且引發(fā)聽眾的情感共鳴,而不具備演唱技巧的人則缺乏個性特征,無法對歌曲情感給予充分表達。由此來看,在聲樂教學時必須同時開展技術和個性教學,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在現(xiàn)實教學中,部分高校過于注重演唱技巧的教學,沒有對學生的個性表達給予充分引導,從而導致“千人一聲”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聲樂教學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從而將個性融入演唱技巧中,使學生演唱達到渾然天成的效果。
2.技術可以滿足不同民族文化需要
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中西方文化逐漸呈現(xiàn)出交匯融合狀態(tài),因此很多高校的聲樂教學都傾向于西方美聲唱法,忽視本民族唱腔的優(yōu)勢。從聲樂藝術的角度而言,每種演唱方式都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作用,而部分教師以西洋唱法作為演唱技巧的標準開展教學,難免有失偏頗。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聲樂教學必須對演唱技巧有正確認識,并且引導學生對本民族聲樂文化給予充分了解和學習,從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傳承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并且使優(yōu)秀民族文化得到發(fā)揚光大。
(二)個性的作用
1.充分展示聲樂藝術的魅力
音樂的本質就是表達情感、陶冶情操,而人在演唱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情感思想灌輸?shù)礁杪曋?,因此歌唱實際上是情感宣泄的一種重要途徑,而人的思想因為環(huán)境影響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在表達時具有個性特征,而利用聲樂藝術表達情感思想,即是人們對自身個性的展現(xiàn),正是在這種情感交流的過程中,聲樂藝術的魅力才能夠得到充分展示。
2.符合社會大眾審美的需求
從大量歌唱比賽中可以看到,在決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必然都具備不同的個性,因此演唱時的辨識度較高,能夠使觀眾的感官得到充分吸引,從而在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從大眾審美的角度來看,千篇一律的演唱方式根本不具備打動人心的效果,好的歌唱必須具備歌手自身的個性特征,這也是為什么當前活躍在歌壇上的歌手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只需要聽聲音就能夠辨別出來。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個性給予有效引導,從而滿足社會大眾對聲樂藝術的審美需求[1]。
三、高校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的有效策略
長期以來,高校聲樂教學都將美聲唱法作為教學標準體系,雖然不能否認美聲唱法的科學性,但是本民族聲樂文化同樣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因此在教學中要對本民族聲樂文化給予充分挖掘,從而使民族藝術得到有效繼承和發(fā)展。
(一)制定特色化的教學目標
1.加大民族音樂文化的比例
要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水平,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技能,并且使學生具備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情感價值觀,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演唱技巧時,必須創(chuàng)新改善聲樂教學體系,對民族聲樂文化的教學地位給予明確。例如教師可以將民族聲樂文化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導向和依據(jù),著重加大該部分的教學比例,使教學內(nèi)容得到合理調(diào)整,從而激發(fā)學生民族意識,使學生的民族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2.加強特色聲樂人才的培養(yǎng)
由于很多高校過于關注演唱技巧的教學,沒有對學生個性情感的表達給予充分重視,因此很多學生的演唱風格存在同質化現(xiàn)象,不具備自身的特色,從而制約聲樂藝術的長遠發(fā)展,為此聲樂教學必須制訂特色化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使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風格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盛景。例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本地區(qū)的文化背景和民間資源,從而形成特色化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得更加多元化。
(二)合理拓展聲樂教學內(nèi)容
1.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為了使高校聲樂教學體系更加科學健全,必須引進大量民族聲樂作品,從而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民族聲樂文化的魅力,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聲樂課程體系內(nèi)增添美學、哲學、文學和國學等相關課程,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文化給予傳播,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氣質、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感,為學生的技巧學習和個性表達發(fā)揮輔助作用[2]。
2.充分開發(fā)本土民族文化資源
本土民族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對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區(qū)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這些民間文化資源給予有效利用,從而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充實豐富。例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民間采風活動,著重采集和整理本土聲樂文化資源,并且將旋律、風格、語言、曲調(diào)等內(nèi)容進行總結和整合,感受本土歌者純天然的個性情感表達,使課堂內(nèi)容得到補充和拓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
3.大力開展特色化的聲樂活動
在走出去的同時,高校聲樂教學還要積極引進并開展各類特色活動,從而使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例如高??梢栽谛?nèi)組織開展戲曲文化節(jié)、民歌節(jié)、曲藝文化共賞等活動,并且邀請民間藝人合作演出或者進入課堂,以此展示原汁原味的聲樂藝術文化。另外,學校還可以開展中西方結合的歌唱比賽,以演唱技巧和個性情感作為重要評價標準,并且在賽前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大力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尊重每個學生的風格特征,引導學生將聲樂表達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
結 論
綜上所述,針對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聲樂藝術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對現(xiàn)代藝術人才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切實明確聲樂藝術中技術與個性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技術與個性在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中的作用,使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模式得到有效創(chuàng)新,從而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水平。希望本文能夠為研究這一課題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注釋:
[1]王維娜.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兼論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黃河之聲,2018(06):109.
[2]宋曉晨.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兼論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北方音樂,2018(06):189.
[3]陳可可.聲樂藝術中的技術與個性——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大眾文藝,2017(11):213.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