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鵬軒 林燕寧
摘 要:水族豆?jié){印染工藝歷史悠久,廣泛流傳于三都水族自治縣境內水族聚集區(qū),是一種世代流傳下來的古老而又獨特的民族手工印染技藝。豆?jié){染是一種具藝術性與實用性二者為一身的藝術形式,它充分裝點和美化了水族人民的生活,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其內涵與文化,展現(xiàn)出水族人民的獨特人文情懷,寄托著當?shù)厝嗣竦娜饲榕c神韻,是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寄托與向往。傳承與保護水族豆?jié){染技藝,是我們對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振興民族精神,展現(xiàn)民族藝術價值最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水族;豆?jié){染;價值;現(xiàn)狀
三都水族自治縣,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東鄰榕江、雷山,南接荔波,西界獨山、都勻,北連丹寨,距省城貴陽230公里,全縣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2009年全縣總人口31.47萬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30.47萬人,水族人口20.24萬人,占總人口的64.8%,全國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水族自稱“?。╯uǐ)”,因發(fā)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間有“飲睢水,成睢人”之說。水族是勤勞、智慧、勇敢的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擁有自己民族的語言與文字,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相對于其他的民族也更具特色。水族豆?jié){染在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聚居區(qū)域廣泛流傳。它是當?shù)氐乃迦嗣裢ㄟ^不斷的生產(chǎn)與生活中的實踐逐步而形成的這樣一種手工印染技藝,它深扎當?shù)厮迦嗣裆钪?,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群眾基礎。
一、水族服飾與豆?jié){染制作工藝
黔南水族服飾裝束各地差異不大,有便裝與盛裝之分。水族喜好白色、青色和蘭色,服裝一般以青色和藍色為主色,以白色作為裝飾。水族在服飾上禁忌紅色和黃色,特別禁忌大紅、大黃的熱調色彩,而喜歡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他們不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相反,他們喜歡色彩淺淡素雅,認為這才是美的。這表達了水族獨特的單一的服飾審美觀,那就是樸素、大方、實用。水族在服飾色彩上的特殊審美觀,一方面是與他們謙恭含蓄,感情內向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有關;另一方面,他們欣賞的色調與他們生活的綠色自然環(huán)境是和諧一致的。因為藍色、青色是冷色,往往同濃蔭、清泉等的清爽柔和相一致,在他們心理上產(chǎn)生安定和平之感。
水族人民獨特的“豆?jié){印染”技藝,相傳已有七百年的歷史。其染色技法與特點都類似于蠟染,都是借助于某種粘合劑成膜,將不溶生物染料牢固的附在織物上,從而進行著色的目的。他們先將硬紙板鏤成各種花鳥及幾何圖案,然后將模板平鋪于白布之上。將上好的黃豆篩選好,碾碎成粉末裝,篩出細粉。取適量的生石灰,兌上溫水澄清,緩慢加入到豆粉中,不停攪拌成糊狀。將調好的豆?jié){均勻的抹在模版上刮平,再揭起模版,待豆?jié){干透后即浸入靛液缸中浸染,最后洗凈曬干刮去豆?jié){,這樣一幅呈現(xiàn)出藍底或青底白花圖案的豆?jié){染就制作完成了。
二、水族豆?jié){染圖案的藝術形式與特征
水族豆?jié){染技藝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塊瑰寶,通過其獨特的剪紙藝術與實用性完美結合的表現(xiàn)形式,將其文化與藝術魅力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水族的信仰文化屬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疇。水族認為萬物有靈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靈崇拜,神靈崇拜構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在水族社會中,不論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對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儀式,還是原始道德的內容及其形式與傳承方式,都比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與民間知識二者相互雜糅、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特點。然而水族豆?jié){染的圖案則很好的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其裝飾圖案都蘊含著水族人民生活吉祥美好的寓意,充分表現(xiàn)出水族人民的民俗風情。紋樣多以鳳鳥紋、各種花卉和植物紋為主,繪畫十分自然生動;人物紋、牛羊和家禽等紋樣亦有出現(xiàn),形態(tài)夸張、變形,藝術造型手法粗略、形式質樸。水族豆?jié){染裝飾紋樣可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具象裝飾紋樣,即傾向于現(xiàn)實生活以及大自然物象的描繪;第二類是抽象裝飾紋樣,主要以點、線、面相結合的幾何圖形構成畫面;第三類是利用線面的穿插分割或是由單純的幾何圖形重新組構成一定物象輪廓的裝飾紋樣。豆?jié){染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紋樣都是靠老一輩藝人們口傳身授的方式逐漸流傳下來的,其造型都具有一定規(guī)律特征。
三、水族豆?jié){染的價值
水族豆?jié){染原材料都能夠自給自足,所用黃豆、藍靛的藍草都能自己種植。印染所使用的布匹都為當?shù)厝嗣袷止た椫频募兠尥敛?。這些有利條件都為當?shù)囟節(jié){染工藝的生存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能保豆?jié){染工藝源遠流長。豆?jié){染作為一種傳統(tǒng)原生態(tài)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始終保持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其風味古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僅在當?shù)厝罕娭猩钍芟矏?,越來越多的中外專家學者也開始逐漸關注,更多的社會人士也尤為喜愛。
四、水族豆?jié){染的傳承與發(fā)展
現(xiàn)如今口傳心授依舊是水族豆?jié){染技藝的傳承方式,這給豆?jié){染的傳承與發(fā)展都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隨著現(xiàn)代化工藝的影響,人們能夠更加容易方便的得到更好的工業(yè)染制品,豆?jié){染也逐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因此傳統(tǒng)的水族豆?jié){染也都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但也同樣擁有著很大的發(fā)展前景。我們應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吸收其他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文化,這樣才能夠擁有獨立的民族特性。我們要保護水族人民民族傳統(tǒng)生態(tài)文化,傳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并在日后不斷的能夠去創(chuàng)新從而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五、結語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已經(jīng)適應了科技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社會,而忽視了在我們身邊的那些傳統(tǒng)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水族豆?jié){染這古老的手工藝染色技法正在接受著洗禮與不斷的挑戰(zhàn)。豆?jié){染是水族民族文化的一種有形文化,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傳承與保護,將我們傳統(tǒng)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科本 黃曉曦.淺析水族豆?jié){染圖案造型的意蘊[J] .作家雜志,2013(12)
[2]潘瑤.水族豆?jié){染的文化價值及傳承現(xiàn)狀淺議[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3)
作者簡介:
邵鵬軒 (1995-),男 ,黑龍江尚志人,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流行服飾設計.
林燕寧(1965-),女,廣東湛江人,廣西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流行服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