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蓉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朗讀可以擴大學生的思維范圍,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敝挥袑W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他們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語文教學中巧妙運用朗讀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語言能力。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并未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他們對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極其令人憂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意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優(yōu)化策略加以糾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存在問題; 應對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通過開展朗讀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學素材。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朗讀時間不多、朗讀模式比較形式化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這些存在的問題,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模式,通過運用多種有效方法提升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其次研究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讀的時間太少。一堂課為時40分鐘,學生通常朗讀少于5分鐘,壓縮了學生的朗讀時間。
2朗讀的目的性不強。一起朗讀,小組朗讀,個人朗讀,看似生動,實際上,在朗讀前沒有要求,朗讀時沒有指導,朗讀后也沒有及時的評估反饋。學生僅由老師驅(qū)動朗讀而朗讀,沒有用心和情感,在朗讀時就像“背誦經(jīng)文”,這種方式朗讀就沒有實際效果,并且更容易養(yǎng)成學生缺乏思想和缺乏目標的不良習慣。
3讀取面太窄。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能夠會讀。老師經(jīng)常盯著幾個頂尖的學生,閱來和閱去,只有四到五個學生,其中大多數(shù)作為聽眾坐在位置上。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沒有機會朗讀的練習,如何達到會讀?
4老師朗讀指導單一。朗讀的指導方法是單調(diào),機械和生硬的。經(jīng)過分析和理解后,普通教師會說一句話:“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怎樣的語氣讀出來”,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
5朗讀僅出于形式而非目的。一節(jié)課的朗讀被安排了很多次,但是朗讀卻沒有到位,并且在形式上沒有太大的作用。通常,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nèi),閱讀書的聲音在老師的指導下突然停止,把朗讀變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一)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
為了增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經(jīng)常組織一些朗讀活動,比如可以組織戲劇表演、新聞播報、模仿范讀等活動,通過組織這些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朗讀活動的積極性。如在組織戲劇表演活動時,學生想要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么就必須反復的研讀劇本,學生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自然就容易形成朗讀的習慣。又如在模仿范讀活動中,學生需要先大致瀏覽一遍課文內(nèi)容,然后再進行朗讀練習。當學生們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大致了解以后,教師為學生們播放自己事先在網(wǎng)絡上下載的范讀錄音,然后讓學生跟隨著錄音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會迅速地發(fā)現(xiàn)自己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發(fā)音不正確、語調(diào)不正確等,學生可以及時的糾正自己的錯誤。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讓學生主動朗讀,更易于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如果學生對朗讀有濃厚的興趣,那他們會主動參與到朗讀活動中,在課余時間他們也會主動進行朗讀練習,朗讀效率會因興趣促使而大大提升。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有很多種方式,如營造朗讀情境、角色扮演朗讀法等。首先,營造朗讀情境指的是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文章內(nèi)容相仿的課堂情境,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美,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通過氛圍的襯托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對文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山中訪友》時,教師可以選取舒緩的背景音樂來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愜意的環(huán)境中朗讀文章。比如,與古箏曲、琵琶曲相關(guān)的文章,教師可以播放類似的純音樂,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感情色彩。小學生易于被新鮮事物吸引,教師應緊抓這一點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其次,角色扮演朗讀法指的是讓學生扮演文章角色,采用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將文章的故事重現(xiàn),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激發(fā)朗讀欲望??傊囵B(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需要教師的細心觀察,從細微中找尋教學突破口。
(三)增加學生朗讀的時間
想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愛上朗讀,那么就必須保證學生每天都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朗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加學生朗讀的時間。除了在每節(jié)課上安排學生進行朗讀以外,教師還應該利用好學生在學校內(nèi)的其他時間,比如自習課、午休時間等。當學生有了充足的朗讀時間以后,他們的朗讀能力會獲得有效提升。
(四)組織朗讀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
每堂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利用好每天的早讀時間,在早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督,避免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渾水摸魚,教師還可以隨機的抽查幾名學生進行朗讀,之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古詩背誦的朗讀比賽活動,在比賽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便能夠激起學生的朗讀欲望。教師也可以組織積累大賽活動,每當學生們學習了一篇新課文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積累了哪些優(yōu)美的語句,讓學生利用朗讀的形式說出來,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也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文學素材。
三、結(jié)語
朗讀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朗讀對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掌握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意學生的朗讀環(huán)節(jié),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有效地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認真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學生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學會學習,真正實現(xiàn)“以讀為本”。以最好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崔興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2]苗璐璐.淺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15,(15).
[3]李愛萍.小學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的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