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碧
摘? 要: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很容易就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難,只是挫折的大小有所不同罷了,因此在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如何有效的進行學生心理引導,促進學生克服困難成為了老師需要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中學生;挫折心理;心理引導
在傳統(tǒng)的中學教學中,學校和老師過于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僅僅將目光注視到學生的成績上,反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因素,也沒有在學生遇到一些困難時及時的給予他們幫助和引導,導致學生沒有正確的認識學習生活,從而走入誤區(qū)。
1、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
每個人都遇到過挫折,我們應該要讓學生認識到人生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因為生活中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那么人們的生活自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因此老師應該要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教學,讓他們在挫折來臨前能夠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當挫折來臨時要注意自己一定要保持理智,才能夠合理的應對挫折。
并且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挫折的兩面性,在大部分的學生看來,他們認為挫折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會導致他們所做的事情失敗,也會導致學生自信心受挫,實際上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首先挫折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給人們帶來打擊,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鍛煉人們的應急處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通過挫折的磨練,人們的能力和意志都有所提高,從而有效促進人們進步。當遇到挫折時,只要學生能夠正確的處理,他們也就能夠從中獲得更大的進步。所以老師應該要鍛煉學生遇到困難的處理能力和應對能力,讓學生首先正視挫折,積極的應對挫折。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可以稱之為挫折,但是實際上挫折因人而異。當做到同樣的挫折時,每個人不同他們對于挫折感知的程度也就不同,并且每個人化解挫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當一個人遇到挫折時,他只要能夠正確面對,理性對待,首先挫折已經解決了一半。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可以給學生進行一些挫折的模擬,并且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讓他們能夠在以后面對挫折時做到更加理性。
2、教育學生正確地認識與評價自己
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很難正確的解決有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們對于自己解決挫折的能力不夠自信,認為自己可能不能夠度過挫折,再者是因為他們過于恐懼挫折帶來的可怕后果,所以當進行教育時,老師就應該首先讓學生正視挫折,再者需要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且建立自信心,認為自己能夠順利的進行問題解決。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長處和短處,也有優(yōu)點和缺點,老師應該可以在教學中多進行一些學生的鼓勵,例如一些學生學習比較好,老師就可以經常的夸獎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而一些學生可能學習成績沒有那么好,老師就可以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學生優(yōu)點的發(fā)掘,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例如一些學生非常的善良,又或者一些學生在平時做事情時非常的細心,這都是學生的優(yōu)點,老師要及時的進行學生的鼓勵,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自信心。但是老師也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不能夠一味地進行學生的表揚,這樣會導致他們變得自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合理把握學生鼓勵的量度。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經過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他們自身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關系。一些人他們心胸狹隘,并且性情暴躁,剛愎自用,這樣的人在經歷挫折時就容易產生極端的心理態(tài)度,從而導致他們容易被挫折打垮,那么老師進行挫折教學的前提就是讓學生都能夠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老師可以進行班會專題講座,黑板報,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例如在班會上老師可以進行一些心理健康知識的講授,并且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事例進行學生的教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寫一些關于學生心理健康,積極應對挫折的演講稿,并且進行演講比賽,在無形中進行學生健全人格的滲透。老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老師可以有意識的給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利用和設置生活中的挫折情景,讓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情景中,并且進行解決辦法的思考,有效促進學生認識挫折,預防挫折,應對挫折的能力。
4、教育學生合理運用心理防御機制
心理防御機制是指人們在個體受挫后,他們?yōu)榫S護自己的身心健康,用自己所擅長的方式,將受挫時產生的否定情緒進行自我消解,從而減少他們內心的沖突和不安,保障他們內心的平靜,這樣的防御機制通常可以使得學生心理挫折,焦慮等得到緩解,有效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
老師可以進行應對挫折的方法教學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第一種是合理宣泄法,這種方法是指學生在遇到挫折時,采用不危害他人和社會的方法進行不良情緒的發(fā)泄,從而緩解自身的痛苦。例如可以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進行一些娛樂活動進行發(fā)泄。第二種是轉移法,通過暫時的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關注一些更加令人心情愉悅的事物來進行挫折心理緩解。例如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讓他們通過看電影,聽音樂等放松神經的方式進行挫折面對。第三種是補償法,主要是利用成功的行動進行原先失敗的行動的替換,或者對原來行動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從而使之完美。老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挫折中所暴露出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效促進挫折應對。最后一種是自我安慰法,因為挫折不一定是由于學生自身能力不足而導致的,還有可能是因為眾多的外界因素導致的,因此老師在學生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安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應對她們所遇到的挫折。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教學過程中,由于這個年齡的學生思維過于敏感,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也需要老師不斷的培養(yǎng),老師可以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讓他們首先不害怕挫折,之后教育學生正確地認識與評價自己,并且還需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最后需要教育學生合理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多方面多層次措施結合,有效促進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安繼英.中學生抗挫折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校長,2007(3).
[2]? 麥志強,潘海燕.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