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鳳 趙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的原因,針對報廢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血液報廢率,減少非正常血液報廢。方法:收集我站2017年7月-2019年6月制備成分血數量、非正常報廢數量,按照報廢原因統(tǒng)計主要有:脂肪血、血漿顏色異常、離心后血袋破損、采血管熱合不嚴滲漏、血袋質量原因滲漏等,分析報廢原因制訂改進措施。結果:我站2017年7月-2018年6月制備成分血87852U,在成分制備過程中,非正常原因報廢血118U,總報廢為率 0.13%,施行改進措施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制備成分血數量 88202?U,其中非正常原因報廢40U,總報廢率為0.04%。結論:通過對制備過程中非正常報廢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可能造成血液報廢的關鍵控制點進行管理,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降低血液報廢率。
【關鍵詞】血液;成分制備;報廢原因分析;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R19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7-0326-01
血液是無法替代的醫(yī)療資源,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yī)院手術和重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的用血量也隨之極大,血液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血液供應量有限,我國各地區(qū)均會出現血庫用血緊張現象[1],血液在采集、制備過程中均可出現報廢情況,所以加強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監(jiān)管,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報廢率[2]。因此,我站針對血液非正常報廢進行了原因分析,積極采取措施改進,并取得成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站2017年7月-2019年6月間,年制備成分血總量及非正常原因報廢的血液數量。
1.2方法 ?根據報廢的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脂肪血、血漿顏色異常,離心后血袋破損,采血管路熱合不嚴造成的滲漏、血袋自身原因造成漏袋等。針對以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預防和改進措施。
1.2.1脂肪血、血漿顏色異常 ?脂肪血,一般與獻血者獻血前高脂飲食有關,血漿顏色異常與獻血者服用某些藥物有一定關系。由血站業(yè)務科、質控科對采血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加強獻血者獻血前健康征詢過程中飲食和服藥環(huán)節(jié)的咨詢。
1.2.2離心后血袋破損 ?分析原因為工作人員將血液放入離心杯時,未將多聯袋血放平或配平墊片放置不當,加強成分科操作人員的培訓。
1.2.3采血管路熱合不嚴造成的滲漏??熱合機連續(xù)工作時間長、熱合頭未做好清潔,熱合后未仔細檢查熱合點,離心時采血管不能承受巨大的離心力,造成熱合點滲漏,應及時向采血科室進行反饋,追蹤到操作人員、設備并及時對設備進行維護檢查。
1.2.4 血袋自身原因造成的滲漏 ?多發(fā)生在離心后血袋與管路的結合處,報告質控科并由質控科與血袋廠家溝通,進行信息反饋。
2 結果
改進措施前2017年7月-2018年6月成分血制備過程中的報廢數量與改進措施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對比(見表1)。結果顯示:改進措施后血液報廢情況明顯降低。
3 討論
結果顯示:成分血液制備過程中出現的報廢原因主要有:脂肪血、血漿顏色異常、離心后血袋破損、采血管熱合不嚴滲漏、血袋質量原因滲漏等。脂肪血是制備血液成分過程中血液報廢的常見影響因素[3],脂肪血的原因主要與獻血者的年齡、性別、日常飲食習慣有關[4]。血漿顏色異常,常與獻血者服用某些藥物或保健品有關。因此,要重視獻血前健康征詢環(huán)節(jié),遇有獻血者高脂飲食或服用特殊藥物情況,建議延期獻血,以減少血液浪費。
血液在制備過程中的血袋破損及滲漏的產生和多方面因素有關,如血袋質量、熱合不牢固、配平不準確及離心操作不當等[5]。血袋質量原因造成的血液報廢,通過質檢科室及時反饋給血袋廠家并進行質量跟蹤驗證。離心破損造成的滲漏,應規(guī)范離心人員操作規(guī)程,裝杯過程中應將血袋底部對齊,多聯袋貼緊,配平墊合理放置。血袋熱合不嚴造成的血液報廢主要是在近血袋端,可能與工作現場電壓不穩(wěn)定,導致熱合機性能不穩(wěn)定,至采血管路重復熱合,熱合處管壁因牽拉而變薄,以致在重離心時發(fā)生滲漏;熱合機的熱合頭沒有及時清潔,也會影響熱合效果。針對上述原因,需要制定科學的操作規(guī)程和規(guī)章制度,定期進行操作人員培訓,加強對儀器保養(yǎng)力度[6],能有效降低因熱合不當原因造成的血液浪費。
綜合以上結論,通過分析制備過程中血液非正常報廢的原因,提升宣傳力度,改善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切實做好預防工作,對可能造成血液報廢的關鍵控制點進行管理,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可降低血液非正常報廢率。
參考文獻
[1]陳小嫄.研究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的原因及預防方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9):1261-1262.
[2]柏則蓉,掌友湖,季麗麗.2008-2011年血液報廢原因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2,25(4):518-520.
[3]嚴曉蕓,范恩勇.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情況調查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8(1):110-112.
[4]李翠,劉麗麗,宋麗芹.血液報廢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17(1):66-67.
[5]楊紅梅,張建偉,蔣國新等,血液制品中非正常血液報廢原因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1):104-106.
[6]王承琳,楊文玲,張錫敏,等.天津市近三年成分制備過程血液報廢原因分析及改進建議[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Z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