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娟
摘要:語文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而形成一種活動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和研究新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理解綜合性學習的內涵,明確綜合性學習的特征,及時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教學”轉變,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基本特征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概述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課題研究或專題活動的全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經驗,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yǎng)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體現(xiàn)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是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tǒng)的整合和發(fā)展。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
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傳統(tǒng)語文學習不同,打破了語文教學的學科本位論和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不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而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諸多優(yōu)點,首先,溝通課堂內外,有效地開發(fā)利用語文課內課外課程資源;其次,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從而達到語文學習和其他各科的學習相長的效果;再次,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態(tài)度、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情感傾向的培養(yǎng)。另外,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1.語文綜合性學習重整合。綜合性、整體性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學科的整體性在教育中的體現(xiàn)。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打破了課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師是唯一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場所的教材、教師、教室“三中心”論;突破了語文教學的學科本位論和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體現(xiàn)了鮮明的綜合性特點;實現(xiàn)了學習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學習方式三方面的整合。
2.語文綜合性學習重過程。綜合性學習超越了傳統(tǒng)學科的界限,將人類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統(tǒng)整起來,以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知情意行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學生通過自己參與獲得的答案各式各樣,可以通過討論,讓學生反思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找到合理的答案。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支持學生在現(xiàn)成的答案之外探尋“新解”的嘗試。綜合性學習的最終指向不是某種知識的達成度,也不是短期的顯性目標,而關注的應是活動的實施過程,是長遠的隱性目標。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比所要追求的結果更重要。
3.語文綜合性學習重應用。語文綜合性學習倡導語文大視野,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具有時代氣息,樹立超前意識,引導學生與客觀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并且通過對話,形成一種活動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學習方式,亦形成認知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倫理性實踐“三為一體”的學習過程。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在全身心參與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學生組建文學社團,開展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辦好社報社刊,培植文學業(yè)新苗,增強人文素養(yǎng)。
4.語文綜合性學習重體驗。在語文實踐過程中,要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從而不斷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不斷增強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全員參與。運用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要求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全程探索,而不是個別學生參與。力求每個學生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更好地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整合語文知識和能力,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師生雙方、生生之間要雙向互動,合作參與。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行動者、實踐者。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真正體會到自己在活動、在實踐、在發(fā)展,以獲取相關的知識、體驗、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三、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1.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項新的學習內容,它表明新的語文學習不再只是傳統(tǒng)觀念中的語文學習。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項等重的一個項目,在實現(xiàn)語文學科基本目標的進程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語文綜合性學習開放性、實踐性、自主性、合作性、過程性、實效性等特點,是語文教育觀念趨向成熟的必然體現(xiàn),它們相互聯(lián)系,共同成為體現(xiàn)“課程標準”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
2.語文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它通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而形成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方式。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主動探索和研究新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要指出的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如何豐富多彩,都要緊緊圍繞語文學科的目標來進行,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繼往開來天地寬,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理解綜合性學習的內涵,明確綜合性學習的特征,及時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教學”轉變,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0.
[2]宋少波.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2.
[3]丁心玲.初中語文教科書綜合學習部分編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