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祺
摘 要:詞匯作為語言三要素之一是漢語教學的基礎。詞匯教學也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要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教師應該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教師提供了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新方法,使學生高效地學習和掌握漢語詞匯成為可能。
關鍵詞:多媒體;對外漢語;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詞匯教學的特點
第一,直觀性。留學生在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時,尤其是處于初級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大腦中無法把生詞和與之相對應的概念直接聯系,所以學習生詞時他們會感到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由于初級的漢語詞匯概念都比較具體,所以利用多媒體手段更能給學生更直觀、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第二,情境化。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逐漸接觸到很多抽象的詞匯,這類抽象詞匯由于沒有具體的形態(tài)往往成為學生的難題。因此在講解這類詞匯時,即使教師耗費大量的精力去解釋詞義,學生還是難以理解。此時,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就可以將這一類抽象詞匯變得具體,從而減輕學生理解上的難度。
第三,高效性。傳統的教學離不開板書,但是板書有較大的局限性。板書需要教師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這樣就會減少學生的練習時間,學生有時會因為抄板書的內容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能有效的彌補板書的不足之處,它既能節(jié)省板書所占用的課堂時間也能容納更多的內容。
二、多媒體技術在詞匯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即教學手段運用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既能理解詞義又能正確的運用詞匯。因此教學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接受程度適當調整,選擇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詞匯教學中,不同詞匯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詞匯教學時,通常運用圖片法、音頻法、視頻法、動畫法等多種多媒體手段,因此,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幾種典型的多媒體詞匯教學方法:
第一,圖片法。圖片法是詞匯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圖片法可以展現情景使學生感同身受,因此,在傳統的詞匯教學中這一方法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但是相比傳統的圖片教學法,使用多媒體手段能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得展示出詞匯的語境。多媒體信息來源廣、更新快,它能為詞匯教學提供更加便利的方式,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生詞。這一方法更加適用于初級漢語階段的學習者,初級學習者在剛接觸一門新的語言時無法將詞匯直接與大腦中的概念相聯系,運用多媒體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詞匯和概念的直接聯系,這種方式既省去了老師解釋詞匯意義的時間又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比如,在教授“菜單”這個簡單的名詞時,教師無需拿出實物,可以利用網絡找到各式各樣的菜單圖片并制作成幻燈片,這樣就節(jié)省了備課的時間,也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菜單”。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教師可以輕松尋找到各種圖片的素材,這樣比自己制作更加方便。比如,在教授代詞“他”、“她”和“它”的時候,傳統的語言解釋會很麻煩,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男性、女性和動物這三類圖片,這就可以向學生解釋如何使用這三個詞。此外,在教授抽象生詞的過程中,圖片法也可以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例如,在教授“環(huán)境”這個抽象名詞時,我們就可以用圖片展示出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并結合圖片向學生解釋不同語境下詞匯的意義。因此,相比傳統的詞匯教學方式,多媒體詞匯教學能夠更快速、有效地達到教學效果。
第二,音頻法。根據研究表明,音樂最能激發(fā)并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音頻法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認知。初級階段的詞匯教學中音頻法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詞匯的認讀時,教師的發(fā)音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標準化,因此利用音頻可以彌補這些缺點。此外,使用音頻可以讓課堂變得更活躍,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例如,在認讀“難度”和“懶惰”的過程中,學生本來就難以區(qū)分聲“n”和“l(fā)”的發(fā)音,再加上教師發(fā)音的差別,學生就更難掌握詞匯的正確發(fā)音,這時運用音頻法就可以展示標準的詞匯發(fā)音,讓學生向標準音過渡。詞匯學習的目的是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達到交際的目的,音頻法不受教師個體差異的局限,它能調動學生的聽覺,使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牢記詞匯的發(fā)音。
第三,視頻法。視頻法可以給學習者提供一種真實的情景,展示更加真實的語境,從而增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掌握生詞的使用方法。例如,學習某篇交際性很強的課文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達到真實交際的目的,會在課堂上模擬課文的情境,這時教師可以運用視頻法播放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詞匯運用的具體環(huán)境。運用視頻法進行詞匯教學要遵循適度適量的原則,因為視頻法教學要求有一定的硬件條件,如果教師對設備不熟悉則會影響視頻播放效果,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的運用視頻法,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詞匯。
第四,關聯法。漢語里的大多數詞匯和詞匯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根據這一特點,在多媒體輔助詞匯教學時,語義關聯法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輕松的掌握大量詞匯。例如在教授“胳膊”這個生詞時,就可以把跟“四肢”有關的生詞都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例如“手指”、“腳趾”、“腿”、“膝蓋”等。這些常用的詞匯并不會同時出現在一篇課文中,因此在詞匯學習時關聯法能把很多相關的詞匯放在一起學習,也有助于日常交際中的運用。
第五,情景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過程。知識并非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特定的情景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教材的輔助,通過意義的建構得到的。因此,情景是獲得知識所需的必要條件。詞匯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手段模擬現實語境,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交際的場景,讓學生獲得更多可理解的輸入。情景法的運用相比于傳統的詞匯教學法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它使學習者由“學習”向“習得”慢慢轉變,因此情景法的運用也成為詞匯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