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023-01
糞便時食物在人體內消化之后的最終產物,其主要的組成物質有五種,分別是食物的分解產物、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消化液、腸道正常菌群以及胃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以及白細胞組成的。糞便的檢驗標本采集以及送檢是否正確,對于最終的檢驗結果準確性之間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在便盆或者坐廁中的糞便大多數(shù)都混有一定的消毒劑、污水以及尿液等成分,而這些物質的存在就會對糞便的有形成分造成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如果患者進行過灌腸之后,或者服用了一定的油類瀉劑之后都會導致糞便過稀并且也會混合一定的油滴,而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對糞便的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糞便的標本采集方法
第一,常規(guī)檢查標本。常規(guī)的檢查主要包括顯微鏡檢查以及顏色檢查,在檢查時也應當采集新鮮的標本,并選擇含有一定異常成分的糞便,例如:其中含有一定的黏液或者膿血的現(xiàn)象;針對外觀并未出現(xiàn)任何異?,F(xiàn)象的糞便而言,必須要從糞便的表面以及深處還有末端進行多處采集,一般來說,采集的糞便量應當保持在3-5g左右,將其送往檢查。
第二,寄生蟲檢查標本。針對寄生蟲檢查標本而言,送檢的時間應當盡可能的確保在24小時之內,例如:在對腸道原蟲滋養(yǎng)體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應當立即對其進行檢查。除此之外,原蟲以及部分蠕蟲會有周期性排卵的現(xiàn)象發(fā)生,如果并未發(fā)現(xiàn)有寄生蟲存在或者蟲卵存在的背景下,應當將其連續(xù)送檢三天,確保不會出現(xiàn)漏診的現(xiàn)象。
第三,化學法隱血試驗。在進行化學法隱血試驗的過程中,應當在進行試驗的前三天內禁止食用肉類制品以及某些蔬菜和動物血之類的食物,同時也必須要禁止服用維生素C以及鐵劑等可能會對實驗造成干擾影響的藥物。
第四,脂肪定量試驗。首先要服用定量的脂肪膳食,每天攝入脂肪膳食的量應當固定在50-150g之間,連續(xù)服用6天,從服用脂肪膳食的第三天開始,要對72小時內的糞便進行采集,同時也要將采集的標本進行混合稱重,并在其中采集60g的糞便標本送檢。如果采用的方式是簡易法,那么可以將正常膳食情況下的糞便采集24小時之內的糞便作為標本,并將其混合稱量,最終取出其中的60g糞便標本將其送檢。
第五,糞膽原定量試驗。這種檢驗方法需要連續(xù)將3天的糞便標本進行采集,并且要將每天的糞便標本進行混合承重,最終從中取出大約20g的糞便標本將其送檢。
第六,其他。如果沒有糞便,但是又必須要對糞便進行檢驗,這時,可以經過直腸進行指診或者也可以采用采便管進行標本采集工作。
糞便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第一,要盡可能的采取新鮮的糞便,并將其盛放于干燥、潔凈并且沒有吸水性的有蓋容器當中,并且其中不能混有水、尿液以及其他物質等;
第二,在進行糞便標本采集的過程中,必須要用干凈的竹簽選取帶有膿血以及黏液等病變成分的糞便,如果糞便的外觀并沒有任何異常顯示,那么就需要工作人員從糞便的表面、深處以及糞便尾端進行多處取材,所采取的標本量應當保持在5g左右,大概就是小拇指的末端大小,如果需要進行糞便培養(yǎng),則應當向檢驗人員進行詳細的詢問,并對標本的留取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第三,進行隱血試驗的過程中,必須要在標本采集的前三天起減少食用動物性食物或者禁止食用動物性食物。
第四,在糞便標本采集之后的30分鐘內,必須要將糞便標本送至檢驗科對其進行檢驗。
糞便隱血檢測
在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能夠將大腸癌死亡率進行有效降低的主要篩檢手段就是進行糞便隱血檢查。而糞便隱血檢查主要可以劃分為免疫法一化學法。
化學法常用的方法就是愈創(chuàng)木脂法、匹拉米洞法以及鄰聯(lián)甲苯胺法等,化學法的主要使用優(yōu)點就是成本相對較低,并且操作簡便,最終的顯色深淺能夠對血量的多少進行明確的反應,并且針對大量的出血標本也不會存在假陰性的現(xiàn)象,總的來說,化學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缺少一定的特異性以及靈敏度。免疫法與化學法相比較而言,免疫法中對人類的血液有著較高的特異性,由于飲食而導致出現(xiàn)假陽性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患者在進行檢查之前不需要對其飲食進行控制,同時也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免疫法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通常會有兩種方法,分別是:轉鐵蛋白法以及血紅蛋白法。這兩種方法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其都具有相對較高的特異性以及靈敏度。如果患者的消化道出現(xiàn)了大量出血的狀況時,糞便的血紅蛋白濃度也會隨之而升高,這就會導致出現(xiàn)抗原過剩的現(xiàn)象,很容易導致假陰性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果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紅蛋白經過患者的胃、腸、胰臟等不同PH消化液以及蛋白酶和腸道霉菌的共同作用,容易產生變性或者消失,經常會導致在上消化道出血狀況下時 產生假陰性的現(xiàn)象。轉鐵蛋白法有穩(wěn)定的理化性質,并且其所具有的免疫原活性不易被破壞,除此之外,在糞便中,血紅蛋白與轉鐵蛋白之間的比例大致為5.4:1.0,與血紅蛋白法相比較而言,轉鐵蛋白法所能夠檢測的范圍相對更寬一些,對于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現(xiàn)象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現(xiàn)象進行檢測時更具有科學性。但是必須要提高注意的就是,大約有10%左右的患者會出現(xiàn)病理性的降低轉鐵蛋白現(xiàn)象,例如:蛋白質丟失性疾病以及遺傳性的轉鐵蛋白缺乏癥以及嚴重的肝病等,由于這些病癥的存在就會導致實驗出現(xiàn)假陰性的現(xiàn)象。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試驗方法中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有點以及不足之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必須要將各種方法進行結合,才能夠將高陽性檢出率進行提升,使假陰性能夠得到降低。為了確保糞便隱血檢測的需求能夠得以滿足,相關公司已經針對糞便隱血檢測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血紅蛋白免疫法、轉鐵蛋白免疫法、血紅蛋白-轉鐵蛋白雙聯(lián)免疫法、血紅蛋白化學-免疫雙聯(lián)法四種隱血檢測卡,這四種檢測卡的研發(fā)不僅能夠在手工法檢測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同時也能夠在全自動糞便分析儀自動檢測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