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的注意立德樹人的教學觀念,充分的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和整合,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這樣才能夠使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能夠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實踐探究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相關理論,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诖?,教師首先要對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進行全面的剖析和了解,在掌握具體的教學要求之后,有針對性地對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整合,巧妙利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深入開展高中政治教學。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
一、通過優(yōu)化教學內容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在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剖析和了解,在掌握具體的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之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挖掘與教學主題相適應的各種政治教學資源,將與立德樹人有關的精神實質或精神力量的素材引入到教學過程當中。也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少,引入一些具有較強教育價值和學習價值的案例或事件,引導學生具體對其進行分析和思考,再結合教材內容深度的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與中國文化有關的素材,如旗袍、中國功夫、萬里長城、故宮、中國民間剪紙、中國結、青銅編鐘,也可以收集一些與漢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有關的飲食文化,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出來。也可以引導學生實際觀看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以及豐富多樣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樣能夠讓學生直觀具體的感受中國文化的燦爛輝煌,源遠流長。然后,再進一步的進行民族精神的講解,并向學生深入分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奧運精神。在全面加強學生對于民族精神的認識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全面地感受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魅力,從而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目的。
二、通過構建教學情景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現有政治教學課堂和學生思維的禁錮,有針對性的引入先進的情景教學來代替?zhèn)鹘y的填鴨式教學。首先,教師可以保留傳統教學過程當中具有較強教學實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絡發(fā)掘豐富的聲音、圖片、視頻的教學素材,將其制作集趣味性、生動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政治知識的探究和學習。
例如,在進行“價值與價值觀”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價值的含義,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當中常見的汽車、氧氣瓶、房子、衣服、書本、體育設施、樹木、古建筑等,引導學生從人們衣食住行、生存需要、精神需要等方面來對其進行分析,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價值的基本內涵和相關概念。然后,進一步的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存在的價值?”,并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掌握該部分的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播放《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選取其中一個具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事件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的對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價值觀和錯誤價值觀對人造成的影響)等知識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利用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來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在開展政治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實際年齡、發(fā)展特點、思維習慣、學習水平等多方情況進行了解,有針對性的將全班同學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將層次相似或者相同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為學生安排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實踐活動。教師也可以結合課堂教學進度來對活動進行相關的調整,鼓勵和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政治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并讓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并對其進行客觀的點評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社會實踐等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進行“生活處處有哲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思考“你是怎樣進行文理選科的?”、“你幸福嗎?”、“怎么樣看待排名考試?”,并在小組當中就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相關的交流分析。在學生初步的感知生活與哲學的聯系之后,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對寓言故事進行分析:白馬非馬論(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水滴石穿(量變引發(fā)質變)、刻舟求劍(靜止觀點看問題,否認運動)、東施效顰(從實際出發(fā))、揠苗助長(違背客觀規(guī)律,必然受到懲罰)、四伯樂相馬(立場不同看法不同)等,并提出問題“哲學是怎么產生的呢?”、“哲學與生活存在怎樣的聯系?”。然后,結合學生的討論情況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兩個方面對哲學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觀點來看待和分析生活問題和哲學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發(fā)現哲學與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探究能力和政治核心素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要利用各種有效的渠道和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然后再根據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來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不僅要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發(fā)掘和應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還必須要利用教學情境和小組合作等的方式,引導學生組織遞進、不斷深入的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和學習。這樣才能夠在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政治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為高中政治立德樹人教學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小波.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上旬),2018(11):83.
[2]黃曉華.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學苑教育,2018(08):24.
[3]張麗.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中華少年,2018(04):119.
(作者單位:四川省青川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