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疼痛的影響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間入本院治療的73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主體。分成A組和B組,分別是39例與34例。A組給予針對性護理,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評分均低于B組(P<0.05)。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4.87%,B組為79.41%(P<0.05)。結論:為普外科術后疼痛患者行護理干預可改善其疼痛程度,且護理滿意度高,具有較佳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護理干預;普外科;術后疼痛
普外科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其術后疼痛感明顯,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不利影響。有數(shù)據(jù)指出:術后劇烈疼痛會嚴重患者情緒,進而導致其嚴重的生理應激反應,影響其治療配合度[1]?;诖耍R床認為:可為普外科患者行護理干預。研究中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間入本院治療的73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為主體,旨在探究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疼痛的影響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間入本院治療的73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主體。隨機分成A組和B組,分別是39例與34例。其中,A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范圍是31-78歲,平均(41.05±0.25)歲;其中,腸道手術10例,肝膽手術9例,胃部手術20例。B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范圍是30-79歲,平均(42.65±0.33)歲;其中,腸道手術11例,肝膽手術6例,胃部手術17例。上述數(shù)據(jù)對比并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時與患者溝通、講解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等。A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為:
1.2.1 基礎護理
患者入院后應立即評估其病情程度,并選擇合理術式,并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創(chuàng)建氣腹和連接管道等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與家屬手術治療的注意事項、配合要點和術前準備方法,使其做好生理與心理準備。
1.2.2 心理護理
患者會過度擔心手術結果,易產(chǎn)生焦慮或抑郁心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積極溝通,向其講解手術流程和安全性。并及時解答患者的治療或護理疑問,緩解其心理壓力。告知患者健康心態(tài)對于疾病治療的正面作用,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其心理支持。
1.2.3 行為護理
護理人員應使患者取舒適體位,告知其放松全身,避免過度牽拉切口。告知其堅持清淡飲食,禁食魚蛋等蛋白質過高類食物,可多食水果與青菜。若患者病情穩(wěn)定,則應每隔2h進行1次體位護理,改善其血液循環(huán)?;颊卟∏橛兴祻秃螅芍笇溥M行適度的床上運動,而后過度到短時間床下運動,每日堅持運動,運動量與時間應根據(jù)患者的個人體質而定。
1.2.4 環(huán)境護理
為患者提供較為整潔和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應確保室內光線充足,定時通風,溫度控制在24℃左右,濕度控制在60%左右。護理人員應通過專業(yè)且友善的態(tài)度為患者服務,明確查房次數(shù),評估其疼痛程度,并及時發(fā)現(xiàn)與處理異常情況,給予對癥治療。
1.2.5 用藥護理
指導患者于術前充分休息、穩(wěn)定情緒,并告知其用藥方法,使其合理使用鎮(zhèn)痛藥。告知患者可采用物理鎮(zhèn)痛法緩解疼痛,盡量減少鎮(zhèn)痛藥用量。并講解藥物不良反應,使其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反應,避免發(fā)生不良事件。
1.2.6 疼痛護理
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并向其講解疼痛原因,以其主訴與行為為基礎判斷其疼痛度。指導患者通過放松療法減輕痛感,進行深呼吸與節(jié)律呼吸訓練,可通過看電視、看書或是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必要時給予鎮(zhèn)痛藥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利用VAS(視覺模擬)評分評估患者于術后24h與72h的疼痛程度,最高分10分,分數(shù)與疼痛程度成正比;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態(tài)度、技能與行為,共100分,分為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通過SPSS16.0軟件加以處理,疼痛評分用(x±s)表示,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表示,行x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疼痛評分
A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評分均低于B組(P<0.05),詳見表1。
2.2 對比護理滿意度
A組中,滿意20例(51.28%),較滿意17例(43.59%),不滿意2例(5.23%),護理滿意度為94.87%(37/39);B組中,滿意19例(55.88%),較滿意8例(23.53%),不滿意7例(20.59%),護理滿意度為79.41%(27/34)(P<0.05)。
3討論
普外科患者的常規(guī)療法為手術,但術后疼痛不可避免,為減輕疼痛感,臨床中多會加用護理干預[2]。針對性護理從多維度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認識度和配合度,做好充足準備。并會在術后通過體位護理與疼痛護理等措施提高其舒適度[3]。其中,行為護理與用藥指導能夠規(guī)范患者的飲食與運動行為,使其堅持正確用藥,減少鎮(zhèn)痛藥用量,進而避免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環(huán)境護理可營造溫馨氛圍,提高其幸福感[4]。結果為:A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評分均低于B組(P<0.05);護理滿意度(94.87%)高于B組(79.41%)(P<0.05)??梢?,護理干預可緩解該類患者的疼痛度,可在臨床實踐中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曉鷺.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7):203-204.
[2]蘇杰.探究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疼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12):183-184.
[3]李慧敏.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普外科手術患者焦慮情緒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8,5(44):255-256.
[4]羅會,梁彩俠,邢小莉.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8,34(23):3715-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