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 要:從2015至2018年四年期間,教學《形勢與政策》課近萬名學生,從每一學年的考題闡述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級、不同系別的大學生,對本課程有著不同的認知。針對這些結果,對大學生課程認知進行分析,并應對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認知分析;應對思考
一、調查原因與目的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期。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十分有必要,它具有深遠的指導作用,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至關重要。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在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學習形勢與政策,有助于大學生認清中華民族未來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激發(fā)社會責任感,擔負起歷史使命。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因此,為了讓大學生能適應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發(fā)展,讓他們意識到不僅要具有系統(tǒng)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應該學習好《形勢與政策》課,提高綜合素質、開闊視野、增強大局觀,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選擇正確的職業(yè)方向,并為之而努力奮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二、調查過程與步驟
查閱試卷,進行分類;收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數(shù)比例;分析考題結果,得出結論;進行反思與探究,形成分析報告。以上全部過程歷時三個月。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基本情況。首先,利用考試成績,進行圖文分析。調查對象的主體為選修《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大學生,共有7790人,調查對象來自文、理、工科各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a. 2015年1730人,其中:女生占30%,男生占70%。
b. 2016年1850人,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65%。
c. 2017年2060人,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65%。
d. 2018年2150人,其中:女生占40%,男生占60%。
2. 2015-2016學年考題及成績分析
從考題的成績來看,雖然經(jīng)常聽到“一帶一路”這個詞,但一部分大學生表示不知道,“一帶一路”是指什么意思?“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到底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呢?這需要大學生不僅僅只局限于埋頭苦讀書,更應該緊密結合社會現(xiàn)實,了解時事政治,積極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 2016-2017學年考題及成績分析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從考題的成績分析,當代大學生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形勢關注度較高。尤其文科類的大學生,對時事政治事件較為敏感;對低年級大學生來說,從中學時期上的政治課,過渡到具有一定高度的《形勢與政策》課,這類考題對打開他們的思維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4. 2017-2018學年考題及成績分析
從優(yōu)等級占比來看,能夠真正深度分析當前國際形勢與大國關系新變化的大學生,實屬少數(shù)。理工科類的學生,思維具有抽象性和單向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靈活性,在空間想象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綜合分析歸納能力方面較文科類學生偏弱一些。部分低年級大學生受中學時期思維方式的影響,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個人見解無獨特性。
5. 2018-2019學年考題及成績分析
中美貿(mào)易爭端,又稱中美貿(mào)易戰(zhàn),是中美經(jīng)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中美貿(mào)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mào)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fā)展。從考題的卷面闡述中看出,大學生能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對國際形勢和國內政策了解較為廣泛,對具體事件能深度表述個人看法,這是值得欣慰的。
四、結論
通過考題與優(yōu)等成績數(shù)據(jù)分析,可窺見一斑。文科類與理工科類大學生相比,文科類學生對國際國內形勢與政策關注度略高,對形勢判斷更理性和準確。理工科類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個人的專業(yè)課程學習,思維的單向性對未來職業(yè)方向的選擇有一定的局限性。低年級大學生思維模式缺乏立體感,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認知,跟中學時期學習的政治思想品德課區(qū)分不大。大部分大學生對有些政治術語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對提高個人的政治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顯然十分不利。
五、建議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追求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裕。我們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相關基礎課程和形勢教育課程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資源拓寬視野,豐富精神世界,充實課余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關注最新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等時事,增強日常學習的熱情,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六、思考
當下,高?!缎蝿菖c政策》作為公共必修課,大學生應當引起思想重視。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闭缌暯娇倳浰裕骸爸袊鴫羰菤v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讓我們牢記歷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成為新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挠兄厩嗄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