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金梅
摘 要:《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文章飽含著作者的情感,流淌著作者的熱血。但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對表現(xiàn)失去親人痛苦的文章,理解上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學懂、學好本課文,就要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通過對字、詞、句的品讀,與作者、人物進行心靈對話和情感交流,引發(fā)學生的內在體驗,激起情感的共鳴,從而陶冶情操。所以,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搭建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學;實施方法
本文將結合以下三點對其進行教學與引導。首先是創(chuàng)設課堂親近,體現(xiàn)情感氛圍;其次是閱讀文章內容,傳遞作品情感;最后是實現(xiàn)內外眼神,全面升華情感。利用這三種方法,進行依次遞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深入感受到作者對父親的感情,以及作者失去親人的痛苦與悲傷。這對于促進學生對身邊人和事的珍惜概念有著較大的影響與帶動作用。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體現(xiàn)情感氛圍
教師在進行情感教學的時候,對課堂教學范圍的烘托與營造非常重要。如果課堂氛圍營造的好,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如果課堂氛圍營造的效果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會非常低,甚至會出現(xiàn)其他尷尬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要將之作為情感教學中的重點進行分析與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通篇閱讀,并且要要求學生利用有感情的閱讀方式對其展開思考與分析。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深深地體會到作者與李大釗先生之間的深厚父女之情,并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是何等的黑暗,而革命事業(yè)的開展與推進是何等的困難。通過學生的深入思考與分析,此時學生會得出,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個向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所以要對其倍加珍惜,要努力學習,建設美好的社會,堅決不讓歷史傷痛在重演。在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個別語句進行深入的思考。如:“4月28日,兇殘的敵人殺害了他,十六年了,我永遠忘不了父親的慈愛,永遠忘不了父親那張英俊的臉?!蓖ㄟ^對該句子的分析與思考,學生會體會到來自于子女對父母的愛,并且會感受到這一感人故事背后的凄涼與痛苦。
二、閱讀文章內容,傳遞作品情感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時,需要重點分析文章中的語句與詞匯,以此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體會感情的引導,再以感情的引導學習相關知識。在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詞匯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不慌不忙”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分析李大釗先生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保持著一個冷靜的頭腦是如何練就的。通過分析,學生會明白,這是一個革命人士長期處于革命斗爭前線所養(yǎng)成的良好個人品質與心理素質。這是一個革命都是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一種可以與敵人斗爭的重要武器。又如,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的“沒有任何道理可講”這句話與學生一起進行分析。此時,學生會結合情感教學的內容得出,沒有道理可講,并不是真的沒法講道理,而是面對敵人沒有必要講道理。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了敵人的殘暴與李大釗先生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
三、實現(xiàn)內外延伸,全面升華情感
情感教學需要結合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傳導與教育。只有通過這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在后期的語文學習中建立起一個學習框架與學習方式。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而且,基于情感教育的基礎上,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會在大腦中形成一種對于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并且可以讓學生在一個通過感情判斷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辨。
例如:教師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結合殺死李大釗同志的兇手展開分析。眾所周知,殺死李大釗的人是張作霖,但是想要李大釗死的人卻是日本人。在此,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北洋軍閥的知識講述,讓學生了解當時時代的黑暗,認識當時革命工作開展舉步維艱的局面。通過這樣的方法開展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李大釗先生的深厚親情,還能讓學生明白,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是任何牛鬼蛇神都打敗不了的,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是一種基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和中學生的教學引導非常有效,而且還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能力。當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與作者、教師和同學之間情感上的互動與共鳴之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會得到空前的提高。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幫助與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希芹.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71-172.
[2]袁麗輝.融情于學,情蘊于讀——淺析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情感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