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梅
【摘? 要】目的:探析對進行介入治療的消化道出血伴貧血患者應用延續(xù)性護理后對患者的康復影響。方法:選取我院56例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28例觀察組與28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出院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出院指導的基礎上同時應用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出院后的貧血癥狀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血液中血紅蛋白水平要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血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要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計數(shù),改善了患者的貧血程度,改善了患者的全身情況,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因此延續(xù)性護理在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中是值得進行應用的。
【關鍵詞】延續(xù)性護理;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4-0135-01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jù)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1]。引起該疾病的病因主要有消化道本身的炎癥、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2]。消化道出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和黑便,當出血量多時,可有周圍循壞衰竭表現(xiàn),如頭暈、心慌、出冷汗、心跳加快,嚴重者可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3]。本次研究抽取了我院56例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出院指導,觀察組給予延續(xù)性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之間的康復護理效果,以此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 2019年0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6例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其中觀察組: 男15例,女13例,年齡24~ 75歲,平均年齡(52.6±4.9)歲;對照組: 男14例,女14例,年齡25~ 79歲,平均年齡(54.6±3.8)歲,并排除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癥、患有精神障礙無法交流的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存在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出院時給予常規(guī)出院指導,比如飲食指導,用藥指導、休息與活動指導、疾病觀察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出院指導的基礎上,并予出院后給予延續(xù)性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科室建立延續(xù)性護理??菩〗M,組員為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并由護理骨干擔任組長,定期為組員進行相關臨床知識的培訓,定期考核,要求考核人人達標。2)在患者出院時,延續(xù)性護理??平M成員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理解接受能力為患者講解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原因、癥狀、如何預防,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講解延續(xù)性護理的目的,使患者有所了解并且得到配合。3)在患者出院后的一周內(nèi)進行電話回訪,出院后每月登門回訪一次,了解患者貧血改善情況,有無異常與不適,并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4)患者出院后,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的形式建立患者群,定期在群里發(fā)送相關疾病小知識圖片。對于出院后有問題需要咨詢的患者,可以把問題發(fā)在群里,并對患者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方便患者與護士之間的聯(lián)系。鼓勵治療效果明顯好轉(zhuǎn)的患者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以此激勵其他患者,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5)告知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的必要性,不可私自減量或停服。指導患者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避免進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進食堅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對食管和胃造成損傷,引起反復出血。6)護士與患者一起建立出院后作息計劃表,做到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如慢跑、散步等,增強體質(zhì)。7)指導患者定期門診復查,出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到醫(yī)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1)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水平;(2)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血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軟件,采用t和χ?檢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要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血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血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要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是指在選擇性血管造影顯示出血部位后,可經(jīng)導管進行止血治療。當電子內(nèi)鏡檢查未發(fā)現(xiàn)的出血灶或藥物治療止血無效的消化道出血可使用血管造影介入治療。與臨床上開腹探查相比,介入治療具有風險小,患者耐受性好,止血靶點更精準,傷口小等優(yōu)勢,更為病人所接受[3]。
經(jīng)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患者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要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患者血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要高于對照組(P<0.05)這些結果均說明,在護理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時運用延續(xù)性護理,能夠提高患者血液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含量,改善患者貧血程度,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全身情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運用于消化道出血伴貧血介入治療的患者中存在著較多明顯的優(yōu)點,在臨床上是值得研究與進行推廣的。
參考文獻
[1]????? 王存燕.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J﹞. 健康周刊, 2019, 1(12): 44.
[2]????? 吳金娣.延續(xù)性護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 [J]. 護理研究,2018,07(13):45.
[3]????? 方萍.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后貧血患者延續(xù)護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山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