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 ?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是初中歷史課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中的一個本源性的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既是改變傳統(tǒng)歷史課程存在弊端的迫切要求和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符合現(xiàn)代初中生心理特征的。它將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下面,本文從三方面入手,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展開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感教育;導入;直觀;現(xiàn)實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與認知是緊密聯(lián)系的,任何認知過程都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同時,鑒于歷史學科的人文色彩較為濃厚,其視點主要聚焦于人的精神世界與內心情感,需合理引導方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诖耍鳛槌踔袣v史教師,我們不應將基礎知識的單一傳授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應在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將其滲透于歷史教學的全過程。以使學生不僅可以擁有豐厚和淵博的學識,同時還能夠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一、巧妙導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其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如果教師一上課就平鋪直敘、照本宣科,就會在極大程度上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并根據學生的情感需要和教學的具體內容,巧妙地設置情境。以此來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渴求知識的積極情感。
在教學《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這課之初,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我對學生說道:“一群穿著高筒靴的侵略者毫無顧忌地恣意踐踏著中國的土地;一群群無辜的百姓倒在了侵略者的刺刀下;奇珍異寶被侵略者搶劫一空……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杰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這群強盜毀于一旦了?!比绱藢?,既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息,更有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控訴。不僅聚焦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而且還使學生在強烈的情感熏陶和感染下對新知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
二、直觀教學,強化情感渲染效果
基于多媒體擁有視、聽、說三方面的功能,并以互聯(lián)網為依托含有大量豐富多彩的資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此外,鑒于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繁多,且因年代久遠,復雜抽象,僅憑教師一味地口頭講授難使學生對其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此時若能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將歷史知識變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不僅可以使學生直觀全面地了解所學內容,而且還能夠強化情感渲染效果,實現(xiàn)對老舊歷史教學的補充。
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課時,我先是運用多媒體播放了與之相關的影音資料,以將學生代入當時的戰(zhàn)爭場景之中,進而使學生對戰(zhàn)爭的恐怖和殘酷進行直觀感知。在教學過程中,我再次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德國法西斯侵略擴張的示意圖,以使學生得以在空間上掌握二戰(zhàn)初期的擴張過程。如此,通過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不僅強化了情感渲染的效果,而且還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使學生通過對戰(zhàn)爭的殘酷性的學習,認識到了當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樹立了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yè)做貢獻的崇高理想。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可見,讓歷史教學生活化,是升華學生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拓寬課堂教學空間,并積極搭建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橋梁,以引導學生正確地考察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逐步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
在教學《秦統(tǒng)一中國》這課時,為真正達到情感教育的“情意合一”,我除了向學生講述了秦統(tǒng)一的背景和意義,以及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具體舉措之外,還重點向學生介紹了匈奴的情況及其對中華民族的繁榮做出的貢獻,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祖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樹立民族平等的意識。與此同時,我還在最后引出了臺灣問題,出示了習近平主席會見臺灣參訪團時的講話,以借臺灣問題使“統(tǒng)一”主題得到升華,使學生認識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如此便啟迪了學生的心靈感受,升華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了情感教育的“情意合一”。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應將情感教育置于與認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并將課堂教學的重點由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單一傳授更多地轉移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來,以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斷深化情感體驗,健全人格品質,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亮.淺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132+134.
[2]劉增蓮.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