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
鄭雪 鄭玉玲 徐洪 劉曉歐
【摘 ?要】目的:觀察不同穿刺間隙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剖宮產麻醉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剖宮產患者為本次觀察對象,根據穿刺間隙不同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A組(n=42例)與B組(n=42例)。A組:選擇L2~3間隙為麻醉穿刺點;B組:選擇L3~4間隙為麻醉穿刺點,記錄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A組患者術中麻醉總有效率(97.62%)高于B組(90.4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5.71% )高于B組(19.04%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剖宮產患者實施腰硬聯(lián)合麻醉時, L2~3間隙穿刺產生的麻醉效果優(yōu)于L3~4間隙,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對較高,臨床上選擇穿刺間隙時應注意權衡。
【關鍵詞】不同穿刺間隙;腰硬聯(lián)合;剖宮產;麻醉
【中圖分類號】R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105-01
腰硬聯(lián)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是將脊麻(SA)與硬膜外麻醉(EA)融為一體的麻醉方法,發(fā)揮了脊麻起效迅速、效果確切、局麻藥用量小及硬膜外麻醉的可連續(xù)性、便于控制平面和術后鎮(zhèn)痛的優(yōu)點,該麻醉方式在剖宮產術中較為普遍 [1]。剖宮產麻醉既要起效快,又要效果確切,縮短取出胎兒的時間,降低風險。因此,本研究擬通過采用一點穿刺法,觀察剖宮產患者在不同穿刺間隙CSEA的麻醉效果,為臨床麻醉選擇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A組產婦年齡在22~35歲,平均年齡為(27.1±1.1)歲,孕周在36~40周,平均孕周在(38.1±0.1)周,其中22例為經產婦,20例為初產婦。B組產婦年齡在21~35歲,平均年齡為(27.1±1.1)歲,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在(38.1±0.1)周,其中24例為經產婦,18例為初產婦。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孕檢資料齊全,孕檢顯示胎兒發(fā)育正常且孕產婦各項生命指征平穩(wěn),產前檢查顯示胎兒為單胎頭位,所有患者均符合擇期剖宮產要求且在產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術前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接受抗凝治療患者。(2)穿刺部位皮膚感染或合并全身性皮膚疾病患者。(3)脊髓、脊柱、脊神經根病變患者患者。(4)神經功能癥患者。(5)椎管內穿刺禁忌者。(6)產婦合并其它并發(fā)癥者。(7)椎管內麻醉失敗,改麻醉方式者。
1.3研究方法
產婦入手術室,常規(guī)建立靜脈通道,監(jiān)護HR、BP、ECG,聽診胎心正常。A組于L2~3間隙穿刺實施CSEA,穿刺體位均取左側臥位,穿刺后若穿刺針中有腦脊液流出則表示穿刺成功,經穿刺針注入重比重羅哌卡因15mg后調整患者體位為平臥位,右側墊一薄枕使子宮向左側傾斜,測試產婦麻醉平面并調整至不高于T4平面,若手術時間大于1小時可追加硬膜外麻醉給藥劑量。B組患者行L3~4間隙穿刺實施CSEA,穿刺步驟和藥物劑量同A組。
1.4觀察指標
1.4.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實施麻醉效果。顯效:麻醉給藥后患者腹部肌肉松弛適中,順利完成手術。有效:麻醉給藥后患者腹部肌肉松弛度良好,術中伴有輕微顫動反應,但是不影響手術進行。無效:麻醉給藥后患者腹部肌肉松弛度差,出現明顯顫動反應,術中需使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劑以緩解顫動反應??傆行实扔陲@效率與有效率的和。
1.4.2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中低血壓、惡心、嘔吐、寒顫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 (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A組共有1例患者麻醉無效,對照組共有4例患者麻醉無效。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見表2.
3 討論
CSEA與全身麻醉相比,避免全身麻醉藥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從而不影響胎兒的Apgar 評分、減少反流誤吸等風險。此外,CSEA具有起效時間快、阻滯完善等優(yōu)點,容易在基層醫(yī)院實施與推廣,使其成為剖宮產麻醉常用麻醉方式 [2]。
CSEA在緩解產婦剖宮產術中疼痛的同時可能發(fā)生硬膜外血腫、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為提升CSEA的安全性,近年來相關研究開始探索剖宮產患者不同穿刺間隙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目前,有關不同穿刺間隙麻醉效果的臨床研究報道結果仍不一致[3-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麻醉效果更好,總有效率高于B組,可能與A組的麻醉穿刺點高,平面容易擴散有關。而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A組高于B組,可能與麻醉平面擴散過快過高,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容量相對不足,出現低血壓有關。由此可見,剖宮產麻醉穿刺L2~3間隙與L3~4間隙相比,其穿刺更容易成功,麻醉效果更為確切,從而減少了反復穿刺導致的神經損傷及出血風險。但是,穿刺L2~3間隙更容易導致麻醉平面過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因此,麻醉實施前應當做好預防性擴容及血管活性藥的準備,麻醉后注意調整平面,嚴密監(jiān)護產婦的生命體征及自覺癥狀。
綜上所述,剖宮產患者實施CSEA時,不同穿刺間隙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而L2~3間隙穿刺產生的麻醉效果更好,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因此,臨床上選擇CSEA穿刺間隙時應注意各自優(yōu)缺點,在確保麻醉效果的同時還應當注意避免和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李燁.探討不同穿刺間隙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剖宮產麻醉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1):84.
[2] 王德利.剖宮產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16):350.
[3] 王嘉創(chuàng),郭忠寶.腰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與單純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術的麻醉效果觀察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17(1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