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龍
摘 要:初中地理涵蓋人口、資源、環(huán)境、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自主的展開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高質量的、高效率的進行地理觀察、考察、調查、實驗,取得更理想的學習效果,實現全面而個性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訴求。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很難促進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就需要加強對信息時代資源和技術的利用程度,以幫助學生收獲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鑒于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探究了信息時代下初中地理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對一線教師教學實踐工作的高質量展開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時代;初中地理;教學策略;案例探討
據調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注重知識的灌輸,學生一味地的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僅容易產生厭倦、疲乏的情緒,而且學習壓力比較大,往往是記住了這個忘了那個,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樣的學習態(tài)勢,雖然教師很努力的教,學生也在很努力的學習,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現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教學手段日新月異,網絡學習資源也是越來越豐富,因此,我們一線教師需要加強對現有媒體資源和技術手段的應用程度,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和探索,以幫助學生收獲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
一、巧用網絡資源,夯實學生的知識體系
初中地理是學生接觸、學習地理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正是幫助學生夯實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此階段的教學中,就有意識的加強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程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資源利用觀念,并將特定的網絡資源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去,一來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為更深入探索更多的初中地理知識,收獲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奠定基礎;二來充實學生的地里學習體驗,讓其真正的看到地理的價值和意義,激發(fā)其學習地理的熱情和主動性。但在實際利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我們做好眾多資源的篩選工作,對學生給予有效、科學、具有針對性的引導;另一方面要給予學生搜集、學習網絡資源的方法、技巧,讓其能夠主動的探索、學習、研究更多的網絡資源。久而久之,理論知識體系定能得到很好的豐富。
例如,我在講解“居民與聚落”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課本之外的相關資源,如各大民族的人口聚居地、風俗人情、語言、宗教等,并且以多媒體聲音、圖像、視頻、文字等多樣化形式展示,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對居民與聚落中的主要內容有更快速的了解,而且掌握了課本之外相關的知識,對多地的人口聚居形式,風俗人情等形成了鮮明的印象。激發(fā)了學生更深入探索“居民與聚落”課程內容知識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有效的力量。
又如,我在教學“世界的語言”這一內容時,就以課本的內容為基礎,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拓展和連接,即在教會學生課本相關知識的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世界多樣化語言的小視頻,讓學生根據通過看視頻,聽內容,來感受不同語言的不同特色,并讓學生自行學習一種或幾種語言,學會幾句簡單的話,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地理的趣味性,而且也對世界多樣化的語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善用信息技術,深入理解重難知識點
信息時代的今天,各種信息教育教學手段逐漸成熟,日漸豐富,所以,改變傳統(tǒng)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合理、有效的應用到現代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如班班通、微視頻、PPT、Flash動畫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形式更精彩,而且有助于學生地理學習思維的拓展和開發(fā),能夠幫助其獲得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但在實際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個基本點:第一,對現代信息技術有正確的認識,將其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來使用,而不是把初中地理課上成多媒體技術展示課,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要恰當、適宜;第二,要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態(tài)度,不斷的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第三,要引導學生自主的操作、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逐漸提高學生自我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地球的運動”這一知識點時,由于內容較為軸象,學生自然知識經驗還相對缺乏,其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就給學生展示了地球運動的Flash動畫,并結合地球儀來給學生講解地球自傳、公轉等相關的重難點知識,并且將相關的內容錄制成為了微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的播放和學習,可以說,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對“地球的運動”這一知識點有了更深入的掌握。
又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經常會用到地圖,提高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也成為了時代對我們初中地理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紙質的、靜態(tài)的地圖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認讀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呈現動態(tài)的地圖,如增加圖的用量和文字的輸入量,根據需要還可以使圖形由小變大、由虛變實,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由遠到近,提高圖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區(qū)分度……這樣一來,配合我的針對性指導,學生的讀圖、認圖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經實踐證明,地理多媒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著先聲奪人的效果,有助于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使得學生擁有多樣化的地理學習體驗。所以在新課改的今天,很多初中地理教師已經非常重視情境教學,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速的進入到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往往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形式來導入課程教學,但為了促進其實現價值最大化,幫助學生收獲事半功倍的地理學習效果,我們在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形式的多樣化;另一方面要確保情境的真實性、有效性、適宜性,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特定的多媒體地理學習情境,收獲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此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境參與情境,并以此為重要依據,不斷優(yōu)化所創(chuàng)設的多媒體情境。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非洲”這一內容時,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多媒體情境,即我一上課就利用多媒體展示了非洲的一些特色地區(qū),如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撒哈拉大沙漠、剛果盆地等,這些風景與學生生活的地方差距很大,多姿多彩的美景瞬間吸引了學生的興趣,音視頻動畫的有效結合,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在感受著、欣賞著這別樣的風景,此時,我在展開課程內容的教學,學生當然能夠認真聽,積極探索。
總的來說,信息時代的今天,在給我們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新的資源,新的技術的同時,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面對更多的挑戰(zhàn)。作為一線教師,作為學生地理知識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我們當然需要抓住信息時代的新機遇,積極面對信息時代的新挑戰(zhàn),加強對現代媒體、技術、資源的利用程度,以幫助學生收獲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而本文給出的巧用網絡資源、善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三個策略主要是為了夯實學生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更多的重難知識點,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最終幫助學生收獲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當然,不夠豐富和完善,在日后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知識學習中,我還會繼續(xù)探索此問題,繼續(xù)為更學生收獲更理想的地理學習效果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周秀平.基于初中地理情境體驗教學策略的分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181-182.
[2] 季紅娟.心動、行動、情動——初中地理教學三部曲[J].思維與智慧,2016(26):76.
[3] 郭力輝.初中地理優(yōu)化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6(31):69-70.
[4] 王文翠. 初中地理課堂情境教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