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疏導”邏輯理路基于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立足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契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需要。遵循“疏導”邏輯理路,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重在世界觀、價值觀、理想信念三個維度下功夫,探究具體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疏導;邏輯理路;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1]高校要確保黨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中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必須把好“準入關”,堅決抵制宗教滲透,不斷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笆鑼А边壿嬂砺肥腔谧诮檀嬖诘拈L期性和復雜性,立足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的一種化解問題思路,契合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需要。
一、“疏導”邏輯理路契合高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需要
遵循“疏導”邏輯理路,主要源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導”的方針深刻認識,“做好黨的宗教工作,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好,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盵2]在“導”的方式、方法上,要注意疏導、引導,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有些宗教問題或矛盾是長時間積壓下來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堵塞,通過疏導問題,排查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為高校開展好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笆鑼А边壿嬂砺坊谧诮檀嬖诘拈L期性和復雜性,立足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高校防范宗教滲透,“堵”是必要的措施,但“思想”的問題,還必須從思想深處入手,以“疏導”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符合大學生認知邏輯,可以有效防范宗教滲透。實際上,宗教信仰問題的根子在人的腦子里,在思想深處。因此,要從源頭、治本的角度讓學生認清宗教的起源、本質、局限性和消解的過程,揭開宗教神秘的面紗,進而讓學生主動遠離宗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遵循的理論邏輯。由此可見,“疏導”邏輯理路適應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需要。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充分認識宗教的長期性,鍥而不舍、深入細致、反復耐心地做好宗教工作?!盵3]
二、“疏導”邏輯理路重點把握的三個維度
(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準確釋義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從“疏導”的角度看,世界觀是根本,讓大學生遠離宗教就要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做起。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正確認識世界的起源、人類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方法,理性分析和科學對待宗教信仰問題,采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關于宗教的起源、本質、作用、局限性、消解過程等基本知識理論。通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無神論教育,讓大學生認清宗教的本質。另一方面,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了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具體宗教政策,具體包括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活動管理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以及高校關于宗教的管理規(guī)定等。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政策,用科學的立論武裝頭腦。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4]在價值多元化、各種思潮沖擊影響下,面對是非、善惡、榮辱,青年大學生該堅持什么、抵制什么,必須旗幟鮮明,不能馬虎,這直接關系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西方采取意識形態(tài)滲透,借助于宗教滲透搞文化輸出,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用中華文化浸潤我國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對宗教思想、教規(guī)教義進行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堅決防范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自覺抵御宗教極端主義思潮影響?!盵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指明了方向,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盵6]培育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外部勢力之所以能夠對高校進行宗教滲透,一個重要的的原因就是大學生個人信仰模糊、淡化,有些大學生沒有信仰,這就為外部宗教傳播提供了空間。抵制外部宗教滲透的最好方式就是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要對馬克思主義、共產(chǎn)主義解放全人類、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崇高境界科學闡釋,和宗教對比凸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崇高價值。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維度進行深刻闡釋,引導學生不斷堅定“四個自信”。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行深入的解讀,立足中國道路、凝聚中國精神、匯聚中國力量,增強大學生自信心。只有大學生個人的理想信仰堅定了、精神世界豐富了,才能讓外部宗教滲透失去空間和機會。
三、“疏導”邏輯理路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具體實踐路徑
(一)開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選修課或相關專題講座
有些大學生對宗教的認識并非清醒或理性,有的出于好奇心理或神秘感尋找所謂的精神慰籍。實質上宗教就是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因為它們就是顛倒的世界?!盵7]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對此類問題有系統(tǒng)論述,對于宗教問題,“只有根據(jù)宗教借以產(chǎn)生和取得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條件,去說明它的起源和發(fā)展,才能解決問題?!盵8]通過開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外宗教歷史發(fā)展概覽等課程以及關于當前宗教工作形勢、方針、政策的專題講座,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基礎內容、宗教發(fā)展史知識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等內容,引導學生認清宗教產(chǎn)生的根源、本質特征、功能作用和發(fā)展規(guī)律,撥開宗教的神秘面紗,形成對待宗教的科學認識,從而消除對待宗教的神秘感和各種疑惑,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二)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專題教育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歷史上從來沒有哪種思想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具有生命力和影響力。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指導人類社會發(fā)展,并為實踐所證明。直到今天,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高校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教育,引導學生讀原著、悟原理,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精神,深刻感知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重溫《共產(chǎn)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9]感受馬克思的偉大人格魅力,從而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三)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中發(fā)揮著主渠道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系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性的戰(zhàn)略問題。高校的思想陣地,我們自己要守好,這樣才能有效抵御外部宗教滲透。通過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價值觀。把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些理論講清楚,講明白,理論講徹底了,才能真正說服學生,政治上才能更堅定,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理論水平、道德情操和精神修養(yǎng),塑造健全人格,讓積極健康向上、文明進步高尚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成為青年大學生共同的價值追求。
(四)挖掘課程思政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僅是思政課、學工系統(tǒng)的工作,還包括專業(yè)、基礎課發(fā)揮的思政育人功能。要各自守好一段渠,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效銜接,起到同頻共振的作用。專業(yè)課、基礎課教師言傳身教,對大學生修養(yǎng)具有直接的影響,更容易在無形中接受老師們的言論。當然積極的言論會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反之,消極錯誤的言論則會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廣大專業(yè)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爭避免將個人情緒或不良思想帶到課堂上來。這僅僅是最底線的要求,從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來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宗旨,在教授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這就要求把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更好地銜接起來,深入挖掘專業(yè)知識中的思政元素,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修養(yǎng)、理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增強學生鑒別善惡美丑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滲透。
(五)強化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精神生活的豐富程度。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宗教勢力外部滲透就是要占領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如果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被一些其他的精神侵占,相反,如果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比較充實,外部消極思想則很難進來。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人文教育,給學生人文關懷非常必要。按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諸如文藝活動、科技活動、體育競賽、弘揚傳統(tǒng)文化、高雅藝術、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等,使大學生接受藝術熏陶,感受藝術魅力,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熏陶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大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脫離低級趣味,追求崇高人生價值。
(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求真精神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知識、科學理論、科學精神是加強學生無神論教育,增強學生辨別是非能力,消除外部宗教影響的有效方法。所謂科學精神,是指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知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精神取向。只有在科學精神的引領之下,大學生才能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和國家發(fā)展等問題作出理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普及科學知識,自覺抵制邪教,宣傳先進文化思想引導大學生客觀理性地認識現(xiàn)實和自己,利用真實自我鍛煉和自我成長獲取真知和真理。通過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舞臺中,培養(yǎng)大學生求真、求是的科學精神,敢于懷疑,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自覺抵制偽科學,增強對各種奇談怪象和宗教滲透的心理免疫力。
(七)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從宗教產(chǎn)生的根源來看,社會根源自然是存在的,但人的心理作用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面對自然、社會的各種困惑,個人無能為力,心理上變得比較脆弱,從而渴望尋找一種能夠慰藉心靈的東西。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比較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外部勢力進行宗教傳播提供了土壤。一旦遭遇挫折時就會感到迷惘、困惑和無助,于是有的學生開始逃避現(xiàn)實,企圖到宗教中去尋找所謂的心靈慰籍。隨著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發(fā)展、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承受的精神壓力也愈益增加,心理方面很容易出問題。為此,高校要適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及時解決心理咨詢問題,從而使大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通過心理課,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同時,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第一時間能夠得到解決。這為大學生樹立科學信仰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光明日報,2014-02-26.
[2] 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 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報,2016-04-24.
[3] 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262.
[4]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 ,2019-03-19.
[5] 習近平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強調鞏固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 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報,2015- 05-21.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550.
[9]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 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N].人民日報,2018-02-25.
作者簡介:王曉紅(1981- ),女,黑龍江依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聯(lián)研究課題“高校防范宗教滲透的‘疏導邏輯理路與實踐路徑研究”(編號:2019N02)、溫州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項目編號:17jd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研究論文受到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李華忠名師工作室專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