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鈺
摘要: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而興起的新媒體時代,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意識和行為方式等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大學生是新媒體高速普及的重要受眾,網絡文化的發(fā)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顯著。運用文獻研究法分析網絡文化傳播方式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結果表明:在新時代,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利用新媒體平臺優(yōu)勢,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從而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網絡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6-0140-02
隨著網絡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于大眾視野中,并且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作為傳播信息資源的一種重要媒介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思想、價值觀念和學習方式。
一、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研究
在新時代下,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網絡文化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關于網絡文化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主要是對網絡文化的產生、傳播與發(fā)展這兩方面進行了闡述。
1.網絡文化產生
網絡改變著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伴隨著網絡的逐步增強,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tài)應運而生,并且以一種無形的形式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這就是網絡文化。網絡作為一種產物是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這一新生事物為人們提供了全新思維方式,并且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藝和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衍生出新概念、新思想,直接影響作用于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網絡文化傳播與發(fā)展
信息吞吐量大、信息傳輸速度快、具有交互性、具有全球共享性、具有感染性。網絡文化的傳播有兩種形式:其一,網絡文化傳播主要是利用網絡技術與關聯(lián)網站進行宣傳和推廣;其二,跨媒體傳播就是除了一系列的廣告宣傳的對外傳播形式以外,把網絡的活動與文化及時向外傳播。
二、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內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衍生出的新話題,在發(fā)展過程中它匯聚了多種思想與文化,匯聚一起形成包羅萬象的全新領域。眾多研究者主要是從這幾方面來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1.以網絡傳播技術為切入點
通過網絡傳播技術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為一級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和價值體現。
2.分析網絡傳播特點
分析網絡社會存在與發(fā)展問題,揭示它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課題、對開辟新領域、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提出的建議。
3.深入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體、教育對象、教育過程、教育方法等。豐富了教育內容與形式,使教育主客體能夠交互作用、教育主體更趨社會化,并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化功能和人格精神的塑造功能,有利于培育社會新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進而促進文明建設的社會價值。
三、網絡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隨著網絡技術的增強,網絡時代給學生引進了新技術、新思想,學生可以主動去探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網絡思想政治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國內各高校紛紛建立了教育網站。
教育網站的建立,并且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工作上,我國不少高等院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清華大學的“藤影荷聲”、上海交大的“焦點網”、華南理工大學的“百步梯”等紅色網站,都是國內高校成功創(chuàng)辦的頗具特色的網站。通過網絡傳播形式,用社會主義思想占領高校主陣地。但同時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之處,比如:高校管理不力,學校沒有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劃,網站較多,信息老舊,不集中管理;網絡文化管理不善,網絡文化良莠不齊,青少年往往受到“黑客”、欺詐、黃色暴力等網絡文化的影響,國內外不良文化在網絡大肆泛濫;網絡研究認識度不夠,教師缺乏積極參與的精神,沒有從實質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四、網絡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網絡遍布全球,人類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在網絡時代下共享信息、傳播文化,都是由人類活動所選擇與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新的網絡發(fā)展形勢下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
1.帶來的機遇
首先,網絡文化是提高德育主體素質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高校中,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學生是教育者教育的對象,同時又是學習的主動發(fā)起者。對于提高高校教師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養(yǎng)和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網絡文化的不斷演進無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其次,網絡文化不僅可以改善高校德育的方法,還有利于提高學校德育效果。以網絡為中介傳播知識思想與文化,生動直觀,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學生可以從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到成為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收到高校德育的時效性。
2.帶來的挑戰(zhàn)
網絡文化如同一把“雙刃劍”,為德育教育提供機遇,也向德育教育提出了挑戰(zhàn)。
首先,網絡文化具有多元性,正是網絡文化的多元性給德育教育理念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雖然在高校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一定的素質、主體意識和能力,但是網絡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文化也隨之而來。過度的商業(yè)文化、金錢主義、封建迷信通過各種渠道深入。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沒有很好地借助網絡文化傳播給高校師生,嚴重削弱了高校德育的效果,導致大學生在思想價值觀上出現了偏差。
其次,網絡文化是一種新型文化,它被引入高校中變形成了一種新課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tǒng)德育課堂顯得死板和機械,束縛了大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學校自身改革速度也遠遠落后于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教師的教學理念較落后,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與能力,重新調整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學校需要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充分吸收好的網絡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五、網絡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建議
首先,要加強網絡信息的安全監(jiān)控,構建良好的網絡平臺。在高校中,大學生會受各種文化與思潮的影響。只有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監(jiān)管,才能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邁進。
其次,加強網絡法規(guī)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當今網絡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為了避免一些“灰色信息”和不良信息,必須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使其行為合理合法。學校也應制定本校的網絡管理制度,讓大學生學會用辨證的角度去分析網絡文化,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積極營造“紅色的”和“綠色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
最后,加強網絡信息資源開發(f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應該加強網絡信息技術的利用,既培養(yǎng)有網絡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校教師,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網絡文化教育,可以使網絡德育教學變得有特色,切實有效全方位提高網絡德育教學質量。
六、結語
網絡技術高度發(fā)展,網絡文化異軍突起,對青少年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青少年是民族復興的主力軍,網絡給大學生既帶來了挑戰(zhàn),又帶來了機遇。加強網絡監(jiān)控與法規(guī)教育,增強網絡信息技術,提高教師水平,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滿足網絡文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陳霞.網絡話語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
[2]張青青.“互聯(lián)網+”背景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優(yōu)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7.
[3]譚福強.論網絡文化對我國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及教育對策[D].武漢大學,200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