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摘要:以學習動機為視角,基于一定的動機理論,提出解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使大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內心樂于接受知識,有效改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展不順暢的境況。
關鍵詞:學習動機 大學生 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6-0120-02
學習動機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將其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能夠有效緩解當前的教學困境,激發(fā)大學生對這一課程內容的愛好和學習熱情,也是對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趨勢的積極回應。激發(fā)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動機,既有利于完善教育教學的實效性,不斷開發(fā)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又對大學生自身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意識和辨別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人文素養(yǎng)。
一、學習動機的概述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必須高度重視教育對象的能動性,而教育對象的各種行為都是由動機支配的,動機對于調動大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首先理解動機的基本內涵。
1.動機的內涵
動機是在內外部條件綜合作用下產生的一種推動活動進行的內在原動力,是人作出某種行為的原點,動機的強度對人的行為效果具有重大激勵和維持作用。因此,理論課的開展必須高度重視動機的作用,將其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變成大學生樂學之課。
2.學習動機的內涵
學習動機就是“激發(fā)、維持學習活動的動機[1]?!睂W習動機能夠提高教育對象的認識效率和記憶能力,激發(fā)教育對象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學習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是教育教學關注的重點,教師要善于挖掘教育對象的學習動機,使其保持著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3.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動機的內涵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就是積極運用和優(yōu)化教育教學手段以及外在的誘導因子,刺激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興趣需要,認識到其價值和必要性,自覺主動地接受和內化本課程的知識,并用以指導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習中的主動性,就必須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動機的發(fā)揮。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性不高,認同感低,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及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大學生學習動機,對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要使大學生能夠主動認同和積極內化課程內容和價值觀念,并以此指導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應基于一定的學習動機理論,優(yōu)化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喜愛。
1.滿足大學生的認知需求
基于需求層次理論,最關鍵的是要滿足大學生的認知需求,以形成穩(wěn)定有效的學習動機。第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這個課程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難懂,有些內容甚至離自身生活實際較遠,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造成很大的阻礙。教師不能僅僅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必須不斷推進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運用一定的社會熱點話題、網(wǎng)絡熱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吸引大學生對國際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問題的興趣,引導大學生主動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現(xiàn)實問題,提高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第二,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運用情感教學法、討論法以及啟發(fā)式教學法,適當開展涉及一定話題性的社會熱點的辯論賽、大學生試講等課堂活動,使每一個大學生都參與政治課堂教學,提高對課程參與的積極性,使自身主動融入課堂教學。同時,教師對大學生的關注和關愛,會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與教師交流溝通的過程會進一步激發(fā)大學生的求知欲,促進自身主動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第三,構建網(wǎng)絡教學平臺。公共課課時較少,難以真正滿足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需求,更難以進一步調動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必須構建滿足大學生基本認知需求的網(wǎng)絡平臺,及時發(fā)布相關的新聞和社會報道,并布置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思考性的問題讓大學生積極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去思考,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會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動機。同時,也要積極運用網(wǎng)絡平臺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困惑和感興趣的話題和知識,在課堂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給予大學生正向回答和積極引導。第四,要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求,以促進大學生對認知需求的追求。高校和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給予大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讓他們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去追求更高層次的認知需求,主動學習相關內容。
2.強化大學生的外在動機
基于強化理論,教師必須改進對大學生的評價方式。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僅僅作為一門公共課,因此最終只以簡單的開卷考試來評估大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很難引起大學生的重視以及對知識的渴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通過課堂積極互動的方式作為評價的參考,并給予大學生正面評價和表揚,使他們感受到自己被認可和鼓勵,從而增強大學生學習理論課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更樂于參與到教學中,以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贊許。
3.引導大學生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
基于??藸査沟钠谕麅r值理論,必須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提高對此的重視。當前社會價值觀念中存在著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導致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趨向工具性價值,為了自身未來的就業(yè)而學習,忽視具備人文價值的學科。整個社會、家庭以及高校必須引導大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信念,高校要保證課時、教學資源、教學人員的充沛。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學習基本的法律常識和國家形勢與政策,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心理素養(yǎng),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4.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基于自我效能理論,教師要幫助大學生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教師可以以通俗化、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為手段,通過一些課堂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展示大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養(yǎng),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自我效能,認識到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建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信心。適當?shù)闹R競賽、評優(yōu)評選、日常考試等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競爭意識,進一步增強自我效能感。
5.提高大學生的成就動機
基于成就動機理論,教師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目標,找到努力和學習進步的方向。教師可以設定課堂任務和課下實踐活動,并針對不同能力和不同要求的大學生給予合理的任務和實現(xiàn)目標,推動大學生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并從這些獲得感中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要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知識的獲悉,還要積極推進大學生融入校園活動之中,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經歷,不斷加深對本課程的熱愛。
6.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歸因
基于成就歸因理論,教師要幫助大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效果和成績測驗進行積極的歸因。對于成績進步和表現(xiàn)良好的大學生,要使他們認識到是自身能力和努力的成果,布置一定的任務分配,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內容;對于成績不太理想以及排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大學生,要鼓勵他們克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合理有效的學習建議,使他們認識到自身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7.引導大學生減少認知偏差
基于認知偏差理論,教師必須改變大學生對本課程的刻板印象。當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排斥情緒,認為其沒有價值,內涵高深,脫離生活實際,以局外人的身分出現(xiàn)拒絕參與課堂,甚至在課堂上公然玩手機、睡覺、學習其他學科等。教師必須以實際行動改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刻板印象,以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使大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8.推動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的轉化
要注意外部學習動機激發(fā)的尺度,防止出現(xiàn)大學生一味為了外在的激勵而學習,當外部激勵因素發(fā)生變化、弱化時,會導致大學生學習動機的迅速衰退。要積極促使大學生外部學習動機向內部學習動機的有效轉化,注重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認知需求。因此,社會、家庭、學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有高度重視的態(tài)度;教師要不斷完善改進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加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大學生的求知欲。
參考文獻:
[1]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王仕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概論[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
[3]何一粟,李洪玉.成才始于動機[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4]王振宏.學習動機理論—社會認知觀點[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1.
[5]楊雪.基于成就動機理論的學習動機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1).
[6]慶正義.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1(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