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琪
古典詩歌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大量篇幅,是教師教學和高考命題的重點,但是在現(xiàn)今的古典詩歌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將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理論應用到古典詩歌的教學中可以有效的解決現(xiàn)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詩歌中的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使學生達到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教學目的。
語文科目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現(xiàn)今的語文課更加注重其工具性,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應試教育高考的指揮棒下,在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詩歌的背誦,只對古典詩歌進行表層意思的講解與梳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很難通過詩歌的意象感受到詩人所要營造的意境,尤其是古典詩歌具有微言大義,高度概括的特點,學生很難準確的把握詩人借助詩歌所要抒發(fā)的情感,理解詩人的品格與修養(yǎng)。學生也很難從中獲得智慧的生發(fā),思想境界的提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就很難完成,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體現(xiàn)不足。在2003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第8條目標就是關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在2003年頒布的課程標準中提及民族精神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位置。由此也可以看出,語文教學應該兼顧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指導學生學習古典詩歌,不應該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教師更應該深入的去挖掘古典詩歌中所蘊含的民族精魂,對學生進行古典的訓練。
2.1 古典詩歌概念界定
古典詩歌是有別于現(xiàn)代詩歌而存在的,是指五四運動前古來有之,在體裁上講求音韻格律,創(chuàng)作形式上微言大義,情感上高度概括的詩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中的藝術瑰寶,無數(shù)古代先賢表情達意,抒發(fā)己志,寄托情感的載體。我們的古典詩歌歷史悠久,璨若星河。源頭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jīng)》和《離騷》,形式上可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是唐朝之前的詩歌,太多不講究格律,不注重平仄和對仗。近體詩是唐之后發(fā)展起來的,包括唐詩、宋詞、元曲,近體詩則十分注重音韻格律,講究押韻對仗。古典詩歌的題材上也非常豐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古典詩歌的題材也是比較全面的,并且在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的系列教材中也有古典詩歌的專題教材——《中國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由此可見,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古典詩歌資源,教師應該在古典詩歌的教學中合理的運用一定的教學理論,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的利用好教材中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古典詩歌的教學,使學生更好的體味古典詩歌中意蘊,學習詩人的品格與修養(yǎng),從而獲得生命的感發(fā),智慧的啟迪。
2.2 李吉林情境教學理論概述
李吉林認為情境教學指:“教師從‘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的教學關系出發(fā),為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持續(xù)關注,所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發(fā)展認知能力,促使感情萌發(fā)的一種教學方法。”簡單說,也就是教師也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理論,并且找到合適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將學生代入到古典詩歌所營造的情境中,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持續(xù)高效關注。情境創(chuàng)設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教學方式的科學化和教學內(nèi)容的情境化,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教學,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給整個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生機。尤其是在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教師運用情境教學理論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古典詩歌文本的理解更為透徹,對詩人情感的感悟也更為深刻。
2018年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也多次提到了“情境”這一關鍵詞,也足以看到最新的課程標準也重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情境教學恰恰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和主動性,也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學習古典詩歌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樂趣,寓教于樂。結合李吉林的情境教學理論和現(xiàn)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針對古典詩歌情境教學提出了以下三點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3.1 課前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這一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是在上課前,教師設計一個和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也一定要充分考慮文本和學生實際,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認知能力,一個好的問題的設置,能牽動整個文本內(nèi)容的學習,學習過程始終貫穿一種“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分享思考——分享總結”的自我悅納的快感。這么看,設計好問題也是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步。例如,在蘇軾的《定風波》這首詞的教學設計中,老師在正式講解前,就可以向學生拋出問題,如“同學們,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那么同學們在路上也一定遇到過突如其來的大雨,那同學們會怎么做呢?”這時學生們就會回憶出自己路遇大雨的情境,那么就拉進了學生與詞作者之間的距離,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的體會到作者在做這首詞時所處的境遇,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去講解蘇軾的這首詞,學生就更能體會作者蘇軾面對外在風雨和人生風雨所表現(xiàn)出的持守與定力,豁達與樂觀?!白x懂東坡詞,人生無難題”,學生在真正理解了蘇軾這種曠達的胸懷后,也會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指導意義。
3.2 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現(xiàn)今學校中多媒體基本普及,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和播放視頻音頻資料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師講授《春江花月夜》時,就可以在新課導入的時候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xiàn)出一副“春江月夜圖”,教師通過圖片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融入到詩人為我們所創(chuàng)設的月光如洗,煙波浩渺的意境之中。《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基本上每一句都是一副或優(yōu)美,或壯美的山水風景圖,教師可以提前多準備一些與之相符的圖片,讓學生置身于“春、江、花、月、夜”這些美好意象組合刻畫出的美妙朦朧的意境之中,再此基礎上再去體會詩人張若虛所抒發(fā)的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和詩人產(chǎn)生情感的共振。
3.3 學生進入角色,融入教學情境
角色體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可以更好更快的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入角色就是讓學生去在課堂上真實的去演繹詩歌中出現(xiàn)的人物,使學生親身處于營造的真實情境中。學生進入了角色,可以更好的感受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感受。在讓學生扮演角色時,教師應該對此進行指導,和學生講解在扮演角色時應該會應該抒發(fā)的情感,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角色體驗的過程中將這首詩的主題思想理解消化,那么教師在對這首詩進行正式講解時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在學習起來也會比較輕松愉快。例如,教師在講解白居易的《琵笆行》時,對于詩人寫到的“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可以讓學生在課上直接扮演詩人和琵笆女,二人的對話可以采用白話文,在二人的談話中,學生可以了解到詩人所抒發(fā)的對時局的動蕩,朝廷的不作為,對不幸者身世的同情,以及對自身失意的感慨。從而加深對詩歌主題的認知。
情境創(chuàng)設是實現(xiàn)情境教學的關鍵,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那是教師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情境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問題。
4.1 情境創(chuàng)設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要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使之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行之有效。不同題材需要采用不同的情景創(chuàng)設方法,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詩歌自身的特點來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4.2 情境創(chuàng)設要考慮學生特點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認知結構也不同,情境創(chuàng)設所使用的方法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的程度,傳授知識所運用的方式方法不可以超越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也不能過于容易,過于容易也會使學生智力、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情境創(chuàng)設采用何種方式方法,都應該從學生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其最終目的也應是為學生的發(fā)展考慮。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