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示范性教學是我國當前小學生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普遍廣泛運用的一種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觀察力,培養(yǎng)小學生在示范觀察中獲取相應的知識技能。通過將“示范、模仿”應用于小學生美術實踐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掌握美術的相應技能。傳統(tǒng)美術教學方法,往往會導致全班小學生的整體美術作品都千篇一律、缺乏了小學生本身的個性,更對小學生其自身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展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還導致小學生內心真實的美感無處引發(fā)。本文則關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對教師范畫的見解探討。
1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范畫現狀
當前諸多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由于恐于示范而在實際教學中“不示范”。教師通常較多空洞的字眼,對小學生進行鼓勵和應付,比如“要大膽的畫、你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畫的要和其他同學以及教師不一樣”等此類的話語。但是實際會放任小學生美術,不予針對性指導的管理,會導致小學生從毫無創(chuàng)作的臨摹,走上“自由畫”的極端。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無法對美術技能深入了解,會將美術轉變成為胡鬧的情緒發(fā)泄。缺乏針對性指導會導致美術水平在達到既定程度之后,就無法再將其突破。整體的美術風格也缺乏相應的創(chuàng)新,因此對小學生的自身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造成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小學生的美術能力的提升。
2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范畫問題解決效果
2.1 從范畫觀中反思現階段小學生美術教學中問題所在
通過針對不同研究對象展開對“范畫觀”的多重見解,發(fā)現現階段小學生美術教學中,使用“范畫”的示范教學方法過于模式化。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也過于重視對美術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的發(fā)揮,因而導致小學生過多的對教師造成依賴感,美術的整體作品構圖及布局均是一樣的。在小學生的美術教學開展中,小學生的美術能力教學不是說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技巧,而是在小學生美術學習中,身心都能夠健康的發(fā)展。
2.2 基于“范畫觀”提出對科學“范畫”示范教學應用建議
首先通過針對本次研究的“范畫觀”,去發(fā)現現階段小學生美術教學中問題所在,提出針對小學生美術教學,“范畫”示范教學的具體應用建議。
2.2.1 提升教師對小學生美術教學整體認知
1)提升教師專業(yè)度 筆者認為針對現階段“范畫”與示范教學,應當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整體專業(yè)度,加深對兒童美術的觀念認知,更好的認識美術教學中的問題所在。通過專家講座作為先導,專家及同行之間共同探討的培訓模式。2)調動教師積極性 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在實際美術教學中開拓教師的自身思維,將別人的教學精髓借鑒于自身教學中。
2.2.2 改變小學生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示范
1)重視教學互動 在小學生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多向性的有效互動,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給予小學生更多的美術操作空間,拓寬整體的教學思路。2)示范符合小學生年齡段 借助適當的“范畫”教學,開拓小學生自身的想象力。“范畫”應當重視與小學生本身的年齡階段更加符合,盡量為小學生呈現真實、生動的示范形態(tài),比如:視頻示范、動作示范等。3)保證“范畫”示范教學可控 教學中適當減少示范頻率及強度,增加小學生實踐時間,培養(yǎng)小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性。根據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類型,做出針對性的范畫設計來輔助教學。
2.2.3 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范畫
美術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內容有限。多媒體能帶給學生大量的信息和圖片,使學生欣賞到一些比教材內容更豐富、直觀的圖片,從而去感受和接觸更多的名畫、名作,以及優(yōu)秀學生作品,在感知中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豐富多彩的作品。如:《茂密的花》一課,我們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進行教學:(1)利用多媒體視頻讓學生欣賞一些美麗的花,如盛開的牡丹花,琳瑯滿目的菊花等。這些鮮艷美麗的花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花的多姿和茂密。(2)用多媒體介紹幾種有特點的花,用線勾勒出花的外形特點供學生觀察。(3)通過多媒體欣賞畫家克里姆特的《葵花園》,讓學生感受畫家是怎樣表現茂密的花的,學習畫家的表現技法。(4)通過多媒體欣賞同齡小朋友筆下的花,讓學生感受小朋友又是怎樣表現茂密的花的。
2.2.4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采用不同范畫
低齡段,這個階段的美術教學范畫應以步驟性的范畫為主,對比性范畫為輔。步驟性范畫是用來引導學生作畫的,要求學生們按照一定的作畫方法步驟完成,要求教師在范畫時有所側重,范畫步驟圖盡可能簡單明了。手法性范畫,主要針對的是學習新的繪畫手法,如國畫、剪貼畫等,教師示范繪畫的手法技巧,讓學生掌握繪畫手法的特殊性,直觀的感受新的繪畫手法與傳統(tǒng)表現手法的區(qū)別。高齡段,這個階段的學生處于美術學習的中級階段,他們已經掌握基本的繪畫步驟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個階段的學生開始朝著個性化發(fā)展,若在這個階段的美術教學中還是運用和初級階段一樣的范畫模式,必將會阻礙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也和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所背離的,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育,美術創(chuàng)作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的答案。
3 結語
雖然本次研究過程的數據分析均真實客觀且具備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容量相對較小,筆者并未從其他方面、不同層次的小學階段學生選取針對性研究對象。研究所得結論,是否適合應用我國各個地區(qū)小學生美術教學,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擴大具體的研究范圍,盡可能多的選擇小學生美術教學進行實驗研究,確保所得的研究結果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借鑒,為我國的小學生美術教學活動中“范畫”示范教學應用,提供可參考建議。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南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