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弟
《妖貓傳》作為一部集知名導演、演員、編劇于一體的電影,在未上映時就引發(fā)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堆垈鳌分v述的是長安城內突現(xiàn)一只會說話的妖貓,由這只貓引發(fā)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驚悚萬分的事件。日本使者空海與唐朝詩人白居易在調查此事時發(fā)現(xiàn)被皇帝隱藏的楊貴妃之死的秘密,并且與“貴妃之死”有關的人都離奇地死去,白鶴少年、楊貴妃、唐玄宗、晁衡之間的糾葛所牽扯的真相也隨之揭開?!堆垈鳌愤@部電影毀譽參半,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幻想的盛唐,所以從電影中得到的領悟也是因人而異。
網友的熱烈討論為《妖貓傳》這部電影增加了話題度,眾多學者針對陳導的復出之作《妖貓傳》做了不同角度的解釋。有人指責《妖貓傳》這部電影內容浮夸,華而不實,是一部爛片,認為陳凱歌導演已從“神壇”跌落;而有的美學評論家則認為《妖貓傳》實在稱得上是陳導繼《霸王別姬》、《無極》等又一代表作,影片中所呈現(xiàn)的盛唐景象令人嘆為觀止,回味無窮。筆者認為《妖貓傳》這部電影到處都留下了伏筆,劇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物舉止神態(tài),前世今生的聯(lián)系都值得一再深究。《妖貓傳》在時間與空間,人物與場景,畫面與語言等方面也頗令人驚奇,導演對電影敘事的細致處理和對整個故事畫面進行精美宏大的構想,將《長恨歌》里楊貴妃與唐玄宗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進行了顛覆性的再創(chuàng)作。本文側重于敘事語言的方面來對其進行新的解讀,目的在于探究電影市場如何達到商業(yè)與藝術相統(tǒng)一,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時是否也能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
電影的敘事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圖像語言,音樂語言等。對白、旁白屬于文字語言,因為《妖貓傳》這部電影出現(xiàn)了大量的對白、旁白,所以本文是從文字語言的角度來論述其特色。電影中的人物臺詞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是貼合于自己本身所扮演的角色的。例如楊貴妃是“憐”,她是大唐真正的象征,極具悲天憫人的情懷;空海是“佛”,始終以洞察一切的旁觀者姿態(tài)找尋真相;白居易是“狂”,為作出千古流傳的《長恨歌》而發(fā)狂;白龍是“癡”,為愛復仇不計后果……
1.對白
學者侯曉華提到電影對白是經過藝術處理的口頭語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電影對白用來塑造人物形象,因而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在《妖貓傳》中出現(xiàn)了多處對白,這些豐富的語言體現(xiàn)了人物各自鮮明的性格特征。
(1)楊貴妃的“憐”
“憐”是可憐、憐愛的意思。例如極樂之宴上楊貴妃與李白之間的對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首詩在電影中是高力士逼迫李白所作,但是之后李白卻對楊貴妃說“這詩不是給娘娘寫的”,“我也不知道,我也不能騙娘娘吧”,貴妃聽了之后并未生氣,而是說“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從這就可以看出貴妃的大氣。
其實貴妃一直很清醒的,她知道所謂的“極樂之宴”只是一場皇帝為她寵愛的妃子制造出來的美夢。所以她才能毫不猶豫地喝下毒酒,安然赴死。從這段對話中就可以看出貴妃是大氣從容的,她始終懷著悲天憫人的心,令人憐愛。
(2)空海的“佛”
“佛”指的是佛性。例如空海的臺詞為“所謂相信天命,指的是知道自己受到上天的眷顧”?!罢蚴朗码y料,才是人間世啊”?!胺鸱ú痪褪菫榇硕嬖趩??對佛法來說,哪類的法術并不重要。拯救人的靈魂,才是佛法存在的意義”。還有這句“所謂現(xiàn)象界,換句話說,是人或生命出生、活著、死亡的世界。事物生滅、變化的世界。也就是這個宇宙”??蘸5呐_詞始終與佛家有關,是佛家文化的代表,這是因為他是作為仰慕大唐風采的僧侶而存在的主角,他是淡泊的又是神秘的,他的臺詞大多高深莫測卻體現(xiàn)出一種大智慧。
(3)白居易的“狂”
“狂”指的是狂傲。白居易作為一位傾畢生之力想作出可歌可泣的《長恨歌》的詩人,他的臺詞是肆意癲狂的,他在自我肯定與懷疑中搖擺不定,直到真相揭開才大徹大悟。例如空海與白居易之間的對白,“你可以說我一輩子都比不上李白,但你不能說我的詩是假的”,“白居易是個無情無義、無法無天的人,他從不見客”。他們二人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性格是狂傲的,是有著他自己鮮明的個性的。
(4)白龍的“癡”
“癡”是癡迷。“我守了她三十年,誰也不許碰她”“我不在那個身體已經很久了”“我知道她死了,我只是一直不舍”。這段對話可以看出白龍的“癡情”,在極樂之宴上,白龍初遇貴妃便愛上了她。因為不舍得心愛的人離去,所以他以命換命,將貴妃的身體保存起來,并附身妖貓,報復傷害她的人。這些都可以體現(xiàn)白龍的癡情。
2.旁白
學者張琳瑜曾提到旁白是文字的外化,是電影中的文學元素,是電影中的“介入敘事”。通過旁白,可以傳遞更豐富的信息,表達特定的情感,啟發(fā)觀眾思考。在《妖貓傳》中,旁白起到了一個解釋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的作用。其中阿部仲麻呂的日記即旁白是揭開事件真相的關鍵。在初見楊貴妃時,他說“她是大唐驕傲的象征”;在得知皇帝的陰謀時,他覺得心寒,“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征;衰敗時,帝國將不再需要她”。喜歡她,但是卻救不了她,因而他一生都覺得很愧疚。相比于白龍的癡情,這位日本來的使者更多的是對紅顏薄命的不忍,是對美好事物無法逃離破裂的命運惋惜。以事件當事人作為故事的講述者,讓人越發(fā)覺得事情是真的,游離于故事之外的敘述者也是不清醒的。
《妖貓傳》中對白和旁白的運用,豐富了電影的敘事語言,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敘事語言過于晦澀讓人生厭,過于直白則讓人失去興趣,所以作為電影導演,應該對每一句臺詞再三思量。在《妖貓傳》中,值得一提的是多次提到了“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許導演就是從這句詩中獲得了創(chuàng)作靈感,將這位歷史上傾國傾城的美人從萬千寵愛的恩寵到成為戰(zhàn)爭犧牲品的反差用另一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了。還有白居易對于唐玄宗的前后稱呼的改變,剛開始時,他相信歷史上楊李愛情是真的,所以他一直尊稱為“皇帝”,后來知道真相,失望憤怒,讓他直呼其“李隆基”,這些細節(jié)足見導演的用心之處。
《妖貓傳》一經上映就引發(fā)了多方關注,許多觀眾都對陳凱歌名導能否重回巔峰再創(chuàng)佳片充滿了期待,結果沒想到輿論是兩極分化。網友大呼“看不懂”,“陳導江郎才盡”,“爛片,這簡直是《無極2》,是陳凱歌圈錢之作”,也有一些電影評論家認為《妖貓傳》是陳凱歌開始迎合市場而做出的迫不得已的改變,質疑他是否已經忘了自己創(chuàng)作電影的初心。其中著名影評人、制片人陳黛曦認為影片只是借用楊玉環(huán)之死的故事外殼,其實做了一個推理偵探故事,沒有崇高感,沒有正能量,不叫人感動。但是也有一派網友對這部電影是贊賞有佳,他們認為故事情節(jié)雖然老套但是經過編劇導演的二次創(chuàng)作還是令人眼前一亮,并且演員并非是演技生硬的“小鮮肉”。同時電影畫面精美,還加入了如今年輕一族喜愛的懸疑恐怖的元素,所以還是值回票價的。有的網友是被電影畫面的精美制作所折服,認為從2D電影中看到了3D的效果,從視覺體驗來說,還是為這部電影加了分。專業(yè)觀影人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認為這部電影有瑕疵也有亮點,即使該片獲得了很多優(yōu)秀獎項,但比起經典之作《霸王別姬》來說,陳導確實應該反思如何提高電影的藝術價值
《妖貓傳》是陳凱歌對盛唐文化的想象,也許這也是他給我們施的幻術,讓我們美夢破碎,面對殘酷卻真實的真相。在如今的電影市場,電影不可避免地會走向偏向商業(yè)化的趨勢,但是《妖貓傳》在如此重壓之下還能夠具有極高的審美藝術價值,也是值得肯定的。
《妖貓傳》這部電影的質感還是值得一提的,陳凱歌作為知名導演確實具有一定的功力。雖然《妖貓傳》中仍存在很多瑕疵,導演的敘事能力或許大不如前,但對于一部成功的電影來說,爭議也許也是一種贊揚。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