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蕾
摘?要:通過對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國家觀進行提煉以及概括,形成了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思想,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源。即便其產(chǎn)生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但是,其彰顯的原理具有非常關鍵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鑒于此,本文就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及其當代意義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現(xiàn)實意義
1 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的涵義
在理解市民和國家關系的基礎之上形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在早期的著作中,恩格斯和馬克思對國家交往形式、生產(chǎn)力、私有制、分工以及市民的社會關系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這些論述中傳達了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念的成立歷程。馬克思在萊茵省議會中關于林木盜竊法進行討論的時候,繼續(xù)保留了黑格爾的國家學說和法哲學,但是與黑格爾的正統(tǒng)門派不同,他們并不認為普魯士國家是理想的國家。一黑格爾的哲學為基礎,馬克思引提出了比較理想的國家的理念,并且將其和普魯士國家做了對比。
在馬克思理論中,國家以一個偉大的機體而存在,這個機體中有著法律精神、政治精神以及法律自由,大師,不同國家的公民在遵循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時候,只是將其置身于理想狀態(tài)的自然規(guī)律中。在唯物史觀的領域中,應該以“現(xiàn)實的個人”為出發(fā)點,將其作為人類的歷史,為了確保人們的生存以及生活,人們不得不進行生產(chǎn),但是,在生產(chǎn)的時候,任何人之間會建立起各種類型的社會關鍵,這也就出現(xiàn)了適合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社會結構,在這些社會結構以及社會關系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之后就出現(xiàn)了國家。因此,馬克思主義強調(diào),在黑格爾理論中“主體是觀念,然而,將市民和家庭之間的現(xiàn)實關系當成了觀念內(nèi)在的想想活動。國家產(chǎn)生的前提是市民社會和家庭,這些才是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然而,思辯的思維卻將這一切都顛倒過來了”。
以此為基礎,馬克思主義還闡述了消除個人和國家質(zhì)檢差異的關鍵是需要認清國家和個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將人的客觀以及普遍特質(zhì)當成人的社會特質(zhì),然而,國家的職能只是其活動表達以及存在形式,從而批判了封建專制,同時表達了提倡民主的思想,馬克思認為君主主權和人民主權是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因此,對黑格爾貶低人民主權的思想以及太高君主主權的思想進行批判。并且,馬克思主義表明,民主制作為國家制度中的特殊形式,其也是一種能夠?qū)崿F(xiàn)人民主權的政治形式,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和全體民眾的現(xiàn)實相關。在馬克思看來,有效解決國家制度、行政權以及立法權之間沖突的唯一途徑是讓人民直接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工作中。通過批判了黑格爾在國家制度關系和立法權關系中的問題,馬克思表明,國家立法權和制度之間的相互抵觸是國家制度自身出現(xiàn)沖突的關鍵原因。
2 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的現(xiàn)實意義
在全球化時代逐漸推進的社會背景下,深入分析并且貫徹落實馬克思和恩格斯主義的國家發(fā)展觀,對于我國國家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即便使用劃分社會成員等級的方法,但是,在各種利益之下形成的階級以及社會群體形成了我國社會的現(xiàn)實基礎,作為國家的建設主體,人民群眾享有國家的紅利,然而,目前中國人們的根本利益由中國共產(chǎn)黨所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是國家建設中的領導者,并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得以實現(xiàn)的終極目標。即便目前國家觀不局限在經(jīng)濟和政治方面,但是,作為目前國家建設工作中的關鍵,政治依然是一項重要問題,由此可見,在此梳理對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國家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的國情以及社情正在發(fā)生著較大的變化,我國國家在建設方面的問題逐漸向著中國化、現(xiàn)代化以及人民化的方向邁進。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定義越來越高,國家越來越富強,社會越來越和諧。這些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獲取的成果,換言之,是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要體現(xiàn),在時代快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推動了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朝著中國話的方向邁進,并且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創(chuàng)新以及豐富,成為了具備中國特色的國家理論,可以有效解決中國社會體制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并且使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工作穩(wěn)步進行。
一直以來,在價值觀的問題上就有利人和利己這兩種不同的觀念,當然在現(xiàn)實中也存在著利己不損人和既利己又利人的價值取向。尤其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后,多樣的經(jīng)濟形勢使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多元化,并且,當今社會中這種多元化的觀念成為了一大特點。因此,在這些價值觀中,選擇哪種價值觀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從一般意義上來分析能夠得知,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人的本質(zhì)勞動做出了解釋,在此過程中,最根本的價值勞動是人,然而,人的本質(zhì)是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社會屬性,這就為人們體現(xiàn)社會價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且也表明人的價值是可以將勞動作為載體的,以此來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由此可見,個人主觀意識無法決定人的活動是否有價值,需要由其所在的社會關系決定。
3 結語
總而言之,從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理論中能夠得知,人只有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才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自我價值,應該順應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給社會發(fā)展共享出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國家理論除了針對黨的政策、理論以及方針外,更是我國政治文明建設過程中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韓煒.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及其當代意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2]張寧博.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觀及其當代意義[D].浙江師范大學,2018.
[3]楊金海.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兼論新版《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版本由來[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6,2(02):29-41.
[4]丁穎.馬克思的公平觀及其當代價值[D].揚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