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南召縣婦幼保健院 南陽 474650)
當前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各種手術的風險性降低,剖宮產術也成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分娩方式,這就使得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發(fā)生率相對提高[1~2]。剖宮產瘢痕妊娠是指孕囊著床于既往剖宮產切口的瘢痕部位,在妊娠以及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誘發(fā)大出血、子宮破裂等現象,嚴重威脅孕婦的生命安全[3~4]。對于這種妊娠,臨床多主張人工終止。在以往多是以藥物的方式來對患者進行狀況的穩(wěn)定,然后采取清宮術來對其孕囊清除,而這種治療方案在臨床使用中效果相對一般。在近幾年血管介入技術的發(fā)展快速,運用范圍不斷擴大。部分臨床工作者提出以介入聯合清宮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且將其運用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先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斷標準,且經過影像學檢查[5];(2)患者在入院前未經過任何的治療;(3)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或者其他內科疾病;(4)患者以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吣挲g22~39歲,平均年齡(34.21±2.11)歲,既往剖宮產次數1~2次,人工流產次數0~6次,平均距離上一次剖宮產的時間(3.2±0.2)年,停經時間34~89d,平均停經時間(52.3±11.2)d。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確診后,對其進行常規(guī)檢查。對照組在該基礎上運用清宮術聯合用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則是以介入聯合清宮術治療,在血管造影下行介入手術,且采用常規(guī)消毒鋪巾,對患者置入5F-RUC導管入雙側子宮動脈造影,證明患者的病變后,對其推注甲氨蝶呤,雙側各25mg,然后再對其行栓塞雙側子宮動脈。在介入治療48h后,根據B超檢查,擇期行清宮術。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記錄,且統(tǒng)計其在清宮術中大出血發(fā)生率和宮腔妊娠組織殘留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術中大出血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8.2±2.1)d明顯短于對照組(12.3±3.1)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術中大出血率[n(%)]
組別例數術中大出血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靜脈栓塞術后出血妊娠組織殘留觀察組301(3.33)1(3.33)01(3.33)對照組305(16.67)03(10.00)4(13.33)
剖宮產后子宮瘢痕妊娠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異位妊娠形式,會引發(fā)子宮破裂或者大出血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命產生了極大的威脅[6~7]。對于這類型疾病,臨床多主張人工終止妊娠。清宮術為對于這類型治療常用的一種術式,在此基礎上以藥物或者介入的方式來進行干預,能提高清宮的徹底性與安全性[8]。而在近幾年的臨床應用中,介入聯合清宮術的運用更加廣泛,清宮術、藥物聯合治療的運用相對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在本次研究中,觀察患者運用介入聯合清宮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運用清宮術與藥物聯合治療,結果比較以觀察組占優(yōu),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當然,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需要以患者的具體狀況以及醫(yī)院的條件作為基礎,選取最佳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在對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進行治療時,介入聯合清宮術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清宮術與藥物聯合方案,且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不良反應發(fā)生較低,值得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