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波
摘? ?要: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朗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文章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分學段朗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分學段朗讀;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2-0114-02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開展朗讀活動,讓學生與作者進行交流,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經(jīng)驗。朗讀能將書面知識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每個學段學生的朗讀能力都各有不同,語文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shè)計個性化的朗讀內(nèi)容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各類朗讀活動?;诖耍P者將著重探討分學段朗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任務(wù)是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夯實他們的朗讀基礎(chǔ)。朗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要在學習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語文朗讀能力。低年段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帶領(lǐng)學生反復練習,幫助學生規(guī)避以往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設(shè)計教學方案,制定學習目標,使低年段的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wù)和要達到的學習水平,進而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低年段的學生要學會用拼音準確地讀出漢字,有時低年段的學生會混淆韻母和聲母,對聲母的發(fā)音也可能會與英文字母的發(fā)音相混淆,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低年段學生經(jīng)常弄混的知識點單獨羅列出來,讓學生多接觸這些知識,使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這樣他們就更不容易混淆之前難以區(qū)分的知識點。例如,低年段的學生剛接觸語文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學生要將文中不懂的生字找出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掌握這個生字,之后學生要知道如何劃分句子,以句、段為單位反復朗讀文章內(nèi)容。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可以采用帶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熟悉段落內(nèi)容,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后,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朗讀活動,幫助學生在朗讀中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內(nèi)容。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指導低年段學生的朗讀過程,避免學生采用錯誤的朗讀方法進行朗讀,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朗讀,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朗讀的趣味,還能集中低年段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朗讀活動。當學生遇到朗讀困難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問,這樣低段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對于小學中年段的學生來說,學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朗讀能力,如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讀出學習過的漢字。在這一學段,教師要著重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讓學生能夠在朗讀過程中領(lǐng)悟情感。朗讀文章時,學生要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朗讀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謙虛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雖然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但每篇課文的情感表達是有變化的,教師在講解時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實際操作,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相對于小學低年段學生而言,小學中年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獨立學習意識也有所提升,教師一定不要讓學生感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朗讀的所有知識,學生需要不斷擴充朗讀知識,擴大閱讀量,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朗讀的素材,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體裁的朗讀技巧。對于不同的題材,學生朗讀的音色、聲線要根據(jù)朗讀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改變,這樣才能取得高效的朗讀效果。另外,小學中年段的學生要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匯量,通過掌握更多的詞匯來提升朗讀的連貫性。在語文課堂上,小學生的朗讀速度都有些慢,這是小學生特有的規(guī)律,教師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加快速度,就要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字,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到朗讀活動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小組朗讀的方式進行朗讀,如果文章中出現(xiàn)角色對話,學生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朗讀,以此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學高年段學生在文章理解、字詞把握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所以,小學高年段的學生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在這一學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課文的朗讀音頻,讓學生跟著音頻學習朗讀停頓的時間、聲音的強弱、細節(jié)處理等等,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語音任務(wù),讓學生模仿課文音頻進行朗讀,也可以讓學生模仿一些紀錄片中的聲音進行朗讀,這種方法既能讓學生的朗讀技巧得以提升,還能讓學生在語言處理方面有所長進。小學高年段學生接觸到的語文課文篇幅更長,學生在朗讀時要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雖然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朗讀基礎(chǔ),教師還要適當?shù)亟o學生開展拓展訓練,幫助學生將朗讀技巧運用得更加熟練。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教師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能夠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調(diào)整朗讀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積極摸索,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朗讀相關(guān)的視頻,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如讓學生觀看一些朗誦比賽的視頻,不僅能夠增強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還能控制自身朗讀的肢體動作、語氣、語調(diào)等。學生可以從一些經(jīng)典的朗讀作品中學習到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課堂上沒有涉及的,在掌握朗讀方法后,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朗讀資源,促進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學生的朗讀訓練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模仿對象,讓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開發(fā)更多的朗讀資源,指導學生獨立獲取有效資源,有效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
總而言之,朗讀的目的是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閱讀能力。對于各個學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要靈活運用新穎的朗讀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喜歡朗讀、堅持朗讀。教師要積極探索適合各個學段學生學習的朗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 崔巒.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續(xù))[J].小學語文教學,2013,(10):4-6.
[2] 張潔.近十年語文朗讀教學研究述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5,(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