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國 鄧燕 嚴梅 佟靚(通訊作者)
650224云南省精神病醫(yī)院,云南 昆明
氯氮平屬于苯二氮?類抗精神病藥[1-2]。通過對腦干網(wǎng)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進行抑制,從而擁有強大鎮(zhèn)靜催眠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尤其是難治型精神分裂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臨床使用氯氮平治療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導致血糖升高的現(xiàn)象。本文為應用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后,對血糖及血清C肽濃度變化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明確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30例,性別、年齡、種族、國籍、受教育程度不限,診斷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法-10(ICD-10)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既往存糖尿病史。②糖尿病家族史。③3個月內(nèi)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及可能影響糖代謝的藥物。④不能耐受氯氮平治療。⑤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⑥未達藥物治療療程。
方法:入組的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37.6歲;病程1~10年;均無軀體疾病。使用自身對照研究,入組者單獨給予氯氮平25 mg治療,之后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每3~4 d 加藥1 次,每次增加劑量為25~50 mg,最大劑量為500 mg,以能耐受不良反應為前提,直至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劑量50~500 mg/d,平均(246±196)mg/d。治療8 周。統(tǒng)一定量供餐,進食差者進行補液。因換藥、不能耐受、提前出院、合并用藥等原因脫落9例。共完成研究21例,男12例,女9例。精神疾病癥狀使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估。于用藥前及用藥8 周后分別采血1 次,采血前禁食12 h。采集靜脈血5 mL,肝素抗凝,分別測定C 肽及血糖濃度。C 肽以0.2~0.6 nmol/L 為正常,>0.6 nmol/L為異常升高[3]。采用199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診斷標準:空腹血糖3.9~5.6 mmol/L 為正常;>5.6 mmol/L,<6.1 mmol/L 為空腹血糖過高;≥6.1 mmol/L為糖尿病。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BPRS 基線值76.00±21.07,第4周為62.80±16.49,第8周為51.47±16.48,第4 周、第8 周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氯氮平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療效顯著。
治療后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者16例(76.1% ),達糖尿病標準者5例(23.8%);空腹血清C 肽水平高于正常值15例(71.4%),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第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代表藥物就是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的陰性或者陽性癥狀,都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于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更是效果顯著,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對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4]。
表1 氯氮平治療前后空腹血糖(mmol/L)及血清C肽濃度(nmol/L)比較(±s)
表1 氯氮平治療前后空腹血糖(mmol/L)及血清C肽濃度(nmol/L)比較(±s)
項目 治療前 治療8周 t P空腹血糖 4.57±0.40 5.33±0.81 -3.97 <0.01空腹血清C肽 0.41±0.07 0.47±0.08 -2.91 <0.01
由于C 肽具有清除率慢、肝攝取率低等特點,且外源性胰島素不會影響其濃度,故能較準確反映胰島β細胞功能。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氯氮平治療后的血糖、C 肽濃度均升高,和既往研究結果一致[5]。提示在氯氮平治療期間,有必要定期查尿糖、血糖。針對有糖尿病家族史及糖耐量下降的患者,不作為首選治療藥物,如必須使用時應引起重視,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停用該藥,并做相應處理,以免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