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志
摘 要: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我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學生在多音多義字方面的難題。其實,多音多義字在組成了不同意義·不同詞性的詞語的時候,他們的讀音——聲母·韻母或者聲調(diào)就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在不知道他們的對應關系的時候,學生們就會不知所措。這勢必妨礙了學生們的閱讀·寫作和規(guī)范·和諧的口語交流,也會影響到他們走上社會以后的正常的社交活動,例如鑒定書面協(xié)議,合同,立字據(jù)(包括借條·收據(jù))等。無論從近期,還是從長遠來看,我認為澄清這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背景; 對應關系; 實際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16-001
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曾經(jīng)遇到了一個典型性的問題:許多學生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音字的讀音·意義及其應用上迷迷糊糊。為此,我也頭疼了好長時間。后來我發(fā)現(xiàn)多音字在音·義方面有一定的對應關系,這對于解決學生的這一個疑難問題大有裨益。
漢語語言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多音多義字的詞性及其應用就是一個代表。首先,我來分析一下多音多義字的讀音·意義與詞性之間的對應關系。第一,名詞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動詞性的,它們的語音就發(fā)生了變化。例如“傳”字,在“傳記文學”中,應當讀“zhuan”(四聲調(diào));而在“傳說”中,它的讀音則應該是“chuan”,(二聲調(diào))。再例如“荷”字,在“荷花”一詞中,它的讀音是“he”(二聲調(diào)),如果在“負荷”或者“荷擔”等詞匯中,它的讀音則是“he”(四聲調(diào))。第二,動詞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形容詞性的,它們的讀音就發(fā)生了變化。例如“長”字,在“成長”一詞中,他的讀音是“zhang”,(三聲調(diào)),而在“長度”中,其讀音則是“長”,“chang”,(二聲調(diào))。第三,動詞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名詞,他們的讀音也會發(fā)生變化。比如“觀”字,在“觀察”一詞中,它的讀音是“guan”(二聲調(diào)),而在“道觀”一詞中,它的讀音則是“guan”(四聲)。還有,“王”字,它在“大楚興,陳勝王”中,它的讀音應當是“wang”(四聲調(diào)),而在“君王”一詞中,它的讀音就變化成為了“王”(二聲調(diào))。第三,動詞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語氣助詞,它的讀音就會發(fā)生變化。就像“得”字,在“得到”“得分”“得利”等詞語中,它的讀音應該是“de”(二聲調(diào))。如果在“干得好”中,它的讀音就變成了“de”(輕聲調(diào))。第四,動詞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副詞性的詞,它的讀音就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得”字,在“得到”“得分”“得利”等詞語中,它的讀音應該是“de”(二聲調(diào))。如果在“你得去”中,它的讀音就變成了“dei”(三聲調(diào))。它的意義變化成了“必須”或者“務必”,在語句中用作了副詞。第五,名詞性的多音字如果用作了結(jié)構(gòu)助詞詞性的詞,它的讀音就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地”字,在“土地”或者“地主”等類的詞語中,他們的讀音是“di”(四聲調(diào));而如果運用在了“風輕輕地吹著”中,它的讀音就成了“de”(輕聲調(diào))。其次,有些多音字的讀音與其意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例如在“飛轉(zhuǎn)”一詞中,“轉(zhuǎn)”字的讀音應該是“zhuan”,(四聲調(diào));而在“轉(zhuǎn)身”一詞中,“轉(zhuǎn)”字的讀音則是“zhuan”(三聲調(diào))。這又是為什么呢?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我們認真品讀,就不難看出來:前者的意義是動作的速度非常大;而后者所表達的意義則是動作的速度比較小。通過鑒別分析,我們就能夠把他們不同的讀音和意義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同樣,也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再如“大”字,在“大家”一詞中,它的讀音是“da”(四聲調(diào)),而在“大夫”一詞中,其讀音則是“dai”(四聲調(diào))。究其原因就是:前者表示的意義是對于眾人的一種稱呼;而后者則是對于從事醫(yī)藥職業(yè)人員的一種稱呼。再其次,由于時代的不同而造成的多音多義現(xiàn)象。比如“大夫”一詞中的“大”字,在古代,它的讀音是“da”(四聲調(diào)),表示的意義是古代社會上的官吏的稱呼,然而在今天,它的讀音則是“dai”(四聲調(diào)),是對于從事醫(yī)藥職業(yè)人員的一種稱呼?!皩W以致用”,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目的。辨別多音字的音·義·詞性的關系,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
第一,語文課堂教學
如果初中學生在多音多義字的方面都掌握不好,就會妨礙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我認為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解決,想提高語文成績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第二,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
在我們的日常人際交流中,語言表達的是否流利和得體直接關系到人際關系是否和諧。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語交流,如果出現(xiàn)錯讀或者是誤讀,都會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或者誤會。
第三,避免合同糾紛
在十多年前,有這樣一個案例:甲和乙本來是朋友,后來卻因為一件事鬧翻了臉,甚至對簿公堂。就是因為借條上的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甲還乙欠款300元。后來,乙向甲要錢。甲說:“我還完了,有字據(jù)為證?!币覅s說:“你還沒還完,有借條為證?!边@是因為“還”字,是多音字。甲讀成“huai”(二聲調(diào)),意思是甲把欠乙的款還完了。乙則念成“hai”(二聲調(diào)),意思是甲還沒有還完。他們上了法庭,但由于誰也拿不出各自的證據(jù)來,結(jié)果只能不了了之。吃一塹,長一智。在簽訂合同或者書寫字據(jù)的時候,盡量避免用多音多義字。如果是不得已,必須在當場標明它的讀音,以免不必要的糾紛。
參考文獻:
[1]《史記·陳涉世家》
[2]《紅樓夢·寧府上房對聯(lián)》
[3]《新華詞典》第145頁
[4]《新華詞典》第153頁
[5]明·王陽明《與薛尚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