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英
摘 要:低年級寫話是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本文就文本語言中值得借鑒、模仿的詞句、表達方法等方面進行論述,使得低年級寫話能找準訓練基點,讓教材這個“例子”切實地為寫作服務。
關鍵詞:模仿; 借鑒; 仿照; 鋪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2-061-001
蘇教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在小學分為兩個階段: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級的寫話是整個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寫話能力的習得應該是從課內(nèi)閱讀文本中來。語文教師應該做個有心人,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寫話材料,加以提煉,形成練筆依靠,力求讓學生有話可寫,寫話有范。
一、關鍵詞語(組)的模仿:感悟文本語言表達精準
著名的語言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詞匯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去體會文章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在理解的基礎上作遷移和運用。蘇教版三年級課文《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有許多關鍵性的詞組:“茫茫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無邊無際的沙漠”、“鋪天蓋地刮過來”,這些詞組從各個方面描繪了沙漠環(huán)境的惡劣,沙漠大、沙子松、風沙強,一般人和動物是難以抵擋的,這為小紅馬又大又厚的腳掌作用之大作了很好的襯托。還有一些輔助性的詞語,如“多虧”、“足夠”、“沒進一點沙子”,突出了小紅馬的腳掌、兩層睫毛、駝峰給他們帶來的方便。課后練習“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又見到了那匹小紅馬,他會怎么說,怎么做?”學生自然而然會把以上詞語(組)運用到續(xù)寫中去。
字詞是閱讀、寫作的基石,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石。每一個優(yōu)秀的文本,在其語言形式中,必然有許多“閃光的眼睛”,對于這些語言,我們必須要設計一定的訓練突破口,充分挖掘它,利用它,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教學中如果讓學生關注到了這些詞語(組),在運用的時候學生信手拈來,寫得就生動了。
二、特殊句子的借鑒:體會文本語言表達的多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要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遍喿x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捕捉教材中精美之處,引導學生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仿寫,那么將會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項很好的活動。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讀了文質(zhì)優(yōu)美的課文,或多或少領悟到語言表達上的一些規(guī)律。蘇教版二年級課文《誰的本領大》中有三句話:
風說:“那還不容易!”
太陽對風說:“看我的吧?!?/p>
太陽說:“這有什么難的!”
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展現(xiàn)了風和太陽的自信,通過語言我們可以很容易想象風和太陽比試前的神態(tài)和動作。雖然表達不同,但是意思差不多,避免了語言的重復和單調(diào)。在教學時我特意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品味比較一下,體會三句話多樣精妙的表達。在同步的補充習題上有一道類似的寫話訓練題,大意是小熊、小豬、小猴要把木材運走,小熊二話不說扛了就走,小豬用長鼻子滾著木頭走,小猴則把木頭放在河里,順著水流漂。這三個小動物在展現(xiàn)自己本領的時候肯定都有各自的語言表現(xiàn),于是我把課文中的三個句子又整理出來,學生信手拈來,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到寫話中去,使表達精彩了不少。
文本是學生學習的范本,范本中有了讓學生可模仿的精彩點,學生表達時就有話可說了。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仿造課文中的寫法練習寫話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語文課本中還有不少有特色的句子,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等,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實現(xiàn)真正的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姻。
三、表達形式的仿照:內(nèi)化文本語言呈現(xiàn)方式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碑斎唬胂笠残枰泻侠硪?guī)范的語言輸出。兒童書面言語能力的獲得主要途徑是從模仿課文語言、積累課文語言到表達運用的實踐過程。模仿的過程是同化學生語言;積累的過程是內(nèi)化學生的語言,是學生語言實踐表達的基礎,我們應尊重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借助一篇篇課文以達到同化、內(nèi)化課文語言,規(guī)范豐富兒童語言,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培養(yǎng)語言實踐能力的目的。材料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雨點》一文描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狀態(tài),體現(xiàn)了雨點在不同處所不同狀態(tài)下的不同情調(diào)。文章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fā)學生觀察、了解自然的興趣。在課文結束后,我讓學生說說雨點還落到了哪里,在那里干什么。學生思維打開,發(fā)言精彩紛呈:雨點落到屋頂上,在屋頂上奏樂;雨點落到樹葉上,在樹葉上跳高;雨點落到草葉上,在草葉上滑滑梯……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按順序整理一下,引導學生選兩句寫一寫,一篇篇精彩的兒童詩就這樣誕生了。有了課文的依托,學生的文字再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激發(fā),個性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使學生下筆有話可說,想象有物可托,從讀懂到創(chuàng)作有了很好的過渡,做到水到渠成,實現(xiàn)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課堂教學境界。
崔巒老師在《小學語文》創(chuàng)刊號《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建議》一文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干什么的?就是要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借助文本這個例子,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低年級的課文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語言文字訓練點。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課本這個巨大的素材庫,通過積累、模仿、化用課文精彩詞句篇章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積累課文資源,模仿課文寫法,化用課文內(nèi)容,讓孩子們感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享受閱讀文章所帶來的樂趣,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葉圣陶著.《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崔巒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