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發(fā)展使新聞行業(yè)得到更多關注,則多樣化的作用也能反作用于社會?;诖耍疚囊孕侣劜ヒ羯鐣熑胃械捏w現作為切入點,予以簡述,再以此為基礎,重點分析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的加強方法,給出重視加強新聞播音主持的培訓、新聞信息深度挖掘、重視社會主流思想的解讀等內容,服務后續(xù)工作。
關鍵詞: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新聞播音內容;社會主流思想
前言:
新聞播音是指經過廣播電臺、電視臺把新聞稿件用有聲語言傳送出來的播音創(chuàng)作,是現代傳媒行業(yè)的主要信息傳播途徑之一?,F代社會發(fā)展使新聞獲取方式越發(fā)多樣,應設法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新聞播音工作質量,使其社會責任感得到進一步發(fā)揮。本文就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和加強方法兩方面內容展開分析。
一、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一)新聞播音內容中的社會責任感
新聞播音是對新聞內容的加工和再現,其社會責任感可體現于播音內容的多個方面。如民生類新聞中,通過播音方式講述“某地蔬菜價格上漲”,該內容本身強調對民眾生活的關注,直接體現了社會責任感。需要注意的是,各類新聞播音源于生活、反應生活,其內容林林總總,但均與生活密切相關,時政新聞、民生新聞甚至體育新聞、財經新聞無一例外,均以播音方式嘗試對社會進行廣角解讀,謀求反映社會現實,提出問題、督促解決[1]。
(二)新聞播音導向中的社會責任感
新聞播音導向中的社會責任感,主要通過播音過程中對內容的加工、引導等方式呈現??陀^來看,不同人群解讀相同新聞的視角存在差異,其理解結果也是不同的,以播音導向引導聽眾的思路,可保持新聞中的積極內容得到突出,負面內容影響降低,這是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的主要體現。如在法治新聞的播音中,主持人可持續(xù)進行犯罪事件、處理方式、結果等內容的播音,但應合理安排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占比,重點突出公安人員對事件的高效處理,新聞播音導向得到有效把控,社會責任感也得以體現、提升[2]。
二、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的加強方法
(一)重視新聞信息深度挖掘
嘗試提升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首先應重視新聞信息深度挖掘。要點在于抓住新聞的核心內容,使播音過程有序、重點明確。如在民生類新聞中,社會責任感應圍繞“民眾生活”主題。抓住“民眾生活在新聞事件中的體現”、“新聞事件對民眾生活產生的影響”、“影響產生的原因”、“針對原因給出怎樣的建議和關注方式”等。以“個稅調整”為例,該新聞事件中,民生直接體現為納稅群體的收入,新聞影響為“中低收入群體負擔減輕”,在新聞播音過程中,應將上述兩個方面作為重點,其余信息均可作為輔助。完成播音后,民眾對新聞的解讀也直接集中于自身收入的波動、負擔降低方面,社會責任感的加強,則體現在民眾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方面,也體現在對國家政策有效的解讀和傳遞方面。
(二)加強新聞播音主持的培訓
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效果,直接決定于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能力,應在后續(xù)工作中將新聞播音主持的培訓作為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給予重視。建議采用多元培育法,取老帶新模式、框架訓練模式提升人員能力。老帶新模式是指選取具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直接指導低年資主持人,就其工作中的不足進行指正。如低年資人員對新聞重點的把控能力往往不夠理想。在治安類新聞中,著重進行犯罪事件的講述,可能導致民眾的關注點偏移。老帶新模式下,應由帶教人員直接指出該問題,告知低年資人員重點強調治安問題如何得到解決,避免新聞播音社會責任感弱化??蚣苡柧毮J绞侵笇π侣勥M行分類,根據不同類型新聞擬定帶有一定模式化特點的播音方法,如“時政新聞”中,應首先給出客觀內容,之后給出社會反映、新聞衍生意義等,由主持人在此框架下進行工作,有序進行新聞播音,也能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規(guī)避錯誤,保證社會責任感的傳遞效果。
(三)重視社會主流思想的解讀
在新聞播音的過程中,嘗試體現、加強社會責任感,應明確社會主流思想的價值,設法加強融入其中,有效引導聽眾的思路。如新聞內容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拾金不昧”,該新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有高度的關聯性。在嘗試進行新聞播音時,應重視社會主流思想的解讀,將“友善、和諧”等元素,融入新聞中,通過語言進行有效表述,如“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行為體現了我國社會文化的進步,也是積極價值觀的直接體現”等。應注意的是,對社會主流思想的解讀,應重視其與新聞事件的直接、間接關聯,同時不能以過于生硬的方式生搬硬套,主流思想與社會責任感的關聯更多體現在內在方面,給予融合、由聽眾思索即可。
(四)提升新聞播音對輿論的引導效果
輿論導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聞播音方式方法,一般原則為選取積極元素給予重點加工和傳遞,體現社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也使其具有理想的引導性。部分新聞帶有兩面性,如“中年男子偷盜電瓶車救治妻子”,該新聞可通過法治、民生等角度進行解讀,僅傳遞客觀信息,民眾思想、社會輿論可能出現很多不可預知的變化。在進行播音時,應重視以下要點:偷竊發(fā)生的目的、社會各界的關注、處罰的合理性。一方面使犯罪行為的兩面性得到客觀呈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民眾的思索重點自然轉移到法治社會建設方面,社會責任感得到了體現和加強。其他新聞也可以采用類似方式實現輿論引導,重視積極價值的呈現。
總結:
綜上,現代傳媒行業(yè)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廣泛重視,新聞播音工作也應對應優(yōu)化。新聞播音內容、新聞播音導向中,均可覓得社會責任感的痕跡,嘗試在后續(xù)工作中進一步體現、提升新聞播音的社會責任感,應重視新聞信息深度挖掘、加強新聞播音主持的培訓、重視社會主流思想的解讀,從多個角度完善具體工作。
參考文獻:
[1]秦充.淺析新聞播音主持的社會責任感[J].西部廣播電視,2018 (15):132-133.
[2]陳會萍.強化播音主持人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措施[J].新媒體研究,2017,3 (13):115-116.
作者簡介:金春姬(1978.03-)女,民族:朝鮮族,籍貫:吉林和龍,學歷:大學,職稱:一級播音員,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