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虎
【關鍵詞】 中學;音樂課;歌唱教學;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96—01
一、創(chuàng)設情境,多元導入
如何讓一節(jié)課從一開始就激起學生的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一門藝術。有位名人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笨梢娨粋€成功的導入是一堂音樂課的關鍵。教師善“導”,學生方能“入”。
1. 導入要有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熱情。學生認識音樂主要是依靠聽覺、視覺的共同感知來完成的。多媒體音畫俱佳,形象逼真,既活躍了音樂課堂氣氛,又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青春舞曲》一課中,我搜集了維吾爾族的服飾、特產(chǎn)、小吃、舞蹈、樂器等,讓學生從正面了解維吾爾族的風俗。在欣賞畫面的同時附上所教歌曲《青春舞曲》,拉近了學生與音樂的距離,讓他們仿佛置身于畫面的場景中,增加了親切感。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他們對維吾爾族的了解。
2. 妙趣橫生,以情感人。美妙的語言是音樂藝術的基礎和核心,也是音樂的魅力所在。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這一教學手段看似普通,其實妙在其中。別小看它,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育對象精心安排好語境、把握好語態(tài),可以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迅速轉移到學習上來,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師所安排的課堂學習中。
二、自主學習,提高歌唱技能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能動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歌唱技能的自主學習可以從體驗情感、技能操作、知識創(chuàng)新等方面入手,讓學生沉浸于音樂藝術審美體驗時自主獲取歌唱知識與技能。
1. 增強情感體驗。歌唱方法復雜、抽象,學生更是難以理解。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運用聽唱和模唱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聽唱,讓學生熟悉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風格,對歌曲的演唱有感性認識。在這基礎上進行歌曲的學習,通過觀察教師或同學的歌唱狀態(tài)找出演唱時的特點和變化,這樣學生對歌曲的歌唱有了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如在教學歌曲《雪絨花》時,我要求學生聽賞歌曲的溫柔、甜美感情,通過教師范唱時的歌唱變化,自己探究歌唱技巧。
2. 技巧引入。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學生才能將歌曲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表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如歌唱時要擺好姿勢,身體要自然直立、端正,雙目向前平視、挺胸收腹、精力要集中、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自然等。學生僅僅憑借理論知識進行歌唱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準確表述,加之個人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很可能導致歌唱不符合要求。因此,在進行歌唱練習時,學生應多動腦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難時可求助教師或進行一些輔助性學習。如可模仿同自己相近的歌唱聲音或觀看一些優(yōu)秀歌唱家的演唱。同時教師要要求學生用筆記的方式記下自己的疑惑和感悟,以此減少歌唱學習中“看不見、摸不著”的難度,并在總結中增強聲音形象的記憶,這樣有助于歌唱技能水平的提高。
3. 創(chuàng)新知識。在教學中,發(fā)掘新知識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作運用,可以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得到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筆者在教學時經(jīng)常為歌曲伴奏或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創(chuàng)編伴奏,甚至讓學生根據(jù)歌曲內容自創(chuàng)音樂舞蹈。學生自編自演自唱,興致勃勃,提升與拓展了歌唱能力。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曾說過:“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得以發(fā)展?!敝挥腥寺暋@個人們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優(yōu)美的樂器,才是使音樂文化屬于每個人的沃土。
由此可見,歌唱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只有把歌唱教學擺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首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而且唱歌教學也是音樂教學中最大眾化、最普及的一種教學形式,它不受地域、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是適合所有學校的音樂教學方式。讓清純、稚嫩的聲音從教室里像泉水叮咚般連綿不斷地流出,流淌在寧靜的校園,敲動大家的心靈,這才是音樂!正確地運用歌唱教學,不僅對學生音樂技能、音樂素質的提高能起到奠基作用,而且也為培養(yǎng)音樂人才打造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學生歌唱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217)編輯:王金梅